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保障国家猪肉供给平衡、增加养殖收益、稳定物价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大量的养殖废弃物又导致了严重的大气、土壤和水域等环境介质的污染,引发了一系列人畜健康问题,养殖废弃物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养殖业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加快转变养猪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水平,使养猪业主体传统的经济行为向环境行为转变,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既实现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良性发展又能遵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理念,规避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风险,是当前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为研究规模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和环境行为的形成和影响机制,本文在环境风险感知与环境行为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生猪主产区的规模养猪户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建立环境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环境风险感知对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模型,借助SPSS17.0软件,运用定量分析技术对规模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与环境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提高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水平、增强环境行为能力的相应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规模养猪户对环境风险感知的环境污染、环境政策和环境治理的感知水平有明显差异。2)个体特征、猪场经营特征、信息因素、社会因素对环境风险感知有显著影响。即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不仅与自身年龄、受教育程度有关,还与养猪场的经营状况、与周围农户的合作关系,以及政府对养猪产业的扶持政策密切相关。3)规模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对环境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结合了养猪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养猪业与自然环境的天然耦合性的特点,研究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与环境行为的内在联系,构建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产生原因到影响结果的整合研究模型。该模型有助于扩展现有的环境风险感知和环境行为的研究理论,并对养猪产业的实践应用起到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