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流浪的新疆小“扒手”——关于内地新疆籍流浪儿童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u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在内地的新疆小偷团伙,明目张胆作案,手段粗暴,偷窃不成就公然实施抢夺,犯罪行为遭遇当事人抵抗的时候,团伙成员往往一哄而上,暴打当事人,而犯罪团伙黑老大也格外嚣张。相关政府管理机构面临的实际管理困难,往往被内地居民认为是对这些小偷团伙放任不管,一时间,引起了内地居民的公愤,造成了对新疆小偷甚至任何新疆人的排斥。互联网上,愤怒声讨“新疆小偷”的情绪,以及被擒获的内地新疆籍流浪儿童遭市民“暴力教育”的血腥图片随处可见。 然而,在公众的视野之外,存在着另一种事实真相:这些孩子大多是被丧失人性的人贩子拐骗、劫持到内地,被迫从事扒窃活动的孩子,他们不是没有廉耻之心,不是玩世不恭,如果不偷窃就会遭到毒打,“贼头老板”给他们规定了任务,白天偷不来东西,或完不成任务,晚上非但不能吃饭,更要受到“老板”狠狠地“教训”。 为什么新疆流浪儿童群体长期在内地大中城市存在,原因与表现是什么?其独特性在哪里?其背后的犯罪网络是怎么样进行严密控制的?国家职能部门、民间的救助力量已经作了哪些工作?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其局限性是什么?救助与犯罪控制两种力量之间的较量,出现了什么样结果?法律空白下的新疆籍流浪儿童的出路在哪里? 本文以新疆籍流浪儿童为研究对象,以新疆籍流浪儿童、流浪儿童家长、救助工作者、救助志愿者等为调查对象,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应用社会化、社会支持的理论框架,对控制新疆籍流浪儿童的犯罪势力与正面的救助力量进行深入解读,初步得出犯罪与救助两种力量悬殊,导致新疆籍流浪儿童问题不断恶化,救助制度亟需改变的结论。 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导论,介绍了研究缘起,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继而提出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介绍研究应用理论框架和概念框架。第二章通过案例对新疆籍流浪儿童的主要特征,运用社会化的理论对其受害过程、受害角色的内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主要应用社会支持框架对新疆籍流浪儿童的救助现状进行了描述与简要分析。第四章分析救助与犯罪正反两方面力量之间的较量,得出本文的结论。
其他文献
本文是以临澧县QS村红十字会为个案进行的公众参与实证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通过考察农村居民对村红十字会组织的了解程度及参与该组织的现实态
随着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积累了大量的固定资产,但资产管理步伐并未实现同步跟进。本文在分析普遍存在对资产管理认知上偏差、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制度建设不
南通新一轮教改提倡“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十二字方针,有效预学是“十二字”方针践行的前提,基于有效预学的Integrated skills板块,能让学生有更多合作学习、踊跃
期刊
本研究依据2008年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流动与权益——珠三角外来工调查”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把外来工在打工地的4项感受归类赋分,得到经
学位
期刊
VCDSE(可视化—概念化—定义—监测和评估项目)在2005年为墨西哥石油公司所采用,VCDSE在基于钻井技术和效益上充分分析了钻井过程中的各项需求、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以达到在遇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个体从出生开始就因血缘的联结被至于关系网络中,这种先赋性的关系网络对个人至关重要。关系始终伴随着个体的发展,在个人生命周期里各种各样的
期刊
我国的工程建设发展迅猛,但是在快速的增长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投资商与施工者的利益纠纷问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导致这类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即在于对合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