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研究主要针对聚光式集热器如槽式集热器驱动的中高温热发电系统以及非聚光式集热器如平板式集热器驱动的低温热发电系统,而对于由低聚光比的复合抛物面集热器(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CPC)驱动的中低温热发电系统研究较少且不全面。考虑到CPC集热器无需跟踪装置且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以及卡琳娜循环系统(Kalina Cycle System,KCS)的变温蒸发特性与热源的良好匹配度,本课题主要从热力学角度以及热经济学角度出发,借助EES以及REFPROP9.0软件,对太阳能CPC-KCS循环热发电联合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分析。首先,本文给出系统性能评价指标如系统热效率ηth和?效率ηex以及平准化电能成本LEC,研究其在不同工况下随运行参数如基本溶液浓度Xb、浓溶液浓度Xr以及蒸发压力Te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较低Xb以及较高Xr下系统的热性能和热经济性能较优,但当Te>416.15K时,降低Xb不再有利于系统性能的提升。随Te的增加系统性能也能得到显著提高,但考虑到系统的承压能力以及设备安全性,Te不可高于445.15K。在所研究的工况中,系统的ηex整体高于ηth,且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损最大部件以及占投资成本最大部件均为CPC真空管集热器,其次是蒸发器、冷凝器、透平等部件。由于排汽干度过低会对部件造成腐蚀,考虑到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本课题对透平出口处的乏汽干度xr进行了讨论,对xr<0.9的工况采用透平入口处加入过热器的方法来提高排汽干度,并对系统改进前后的热性能和热经济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Te>421.15K时,对于Xb≥0.7以及Xr≥0.95的工况,会出现xr<0.9的情况,因此均需要加入过热器来提高xr以避免汽蚀问题。加入过热器后的改进系统虽会增加投资成本且使系统效率稍有下降,但会显著提高排汽干度从而减少对部件的腐蚀,保证运行的安全性。当Te>424.15K时,改进系统在部分工况下ηex会高于原系统ηex,且两系统LEC差别甚微,因此加入过热器是一个必要且经济的选择。最后,本课题分别选用平板式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以及CPC真空管集热三种集热器驱动太阳能Kalina热发电系统,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由平板集热器驱动的热发电系统性能最差;对于Te<358.15K的工况,则真空管集热器热发电系统性能最好,若继续提高蒸发温度,则应选择CPC真空管集热器作为太阳能集热器驱动整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