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物质资源,我国是人口大国,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解决13多亿中国人口的温饱问题,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安全,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高速发展,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6095亿斤增产到2015年的12428.8亿斤,年平均增长了2.6%,而我国人口由1978年96259万人的增加到2015年的137462万人,年平均增长了1.1%,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的2.3倍。粮食总产量从2004年到2015年这12年间实现了“十二连增”,是中国甚至是世界粮食产量史上的奇迹。在粮食产量连续增加的同时,我国粮食进口量和库存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我国粮食出现了“三量齐增”的反常现象。粮食安全问题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变得越发严峻,习近平主席曾表示中国现阶段新形势下需要思考如何迎难而上,进一步抓好粮食发展,他还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无论何时都不能放松,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在国际经济跌宕起伏的状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平稳趋势,主要是农业支撑着发展,而粮食连年增产起着支撑作用。虽然我国粮食取得不菲的成绩,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村经济也有较快的发展,但是我国粮食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少企业因为粮油价格倒挂导致经济效益下滑,不少粮食企业依旧只能维持生存。现阶段粮食产业竞争的市场环境越发激烈,已经不再是省优、部优和国优的竞争,更不是企业规模大小或者实力强弱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粮食产业人才队伍在近年来不断壮大,但任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一是队伍普遍老化,城镇化不断深入,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流动,使得农村劳动力普遍出现了老龄化;二是文化层次偏低,根据相关资料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粮食产业本科及以上的高层次学历人数占比很小,大多是初中及以下水平层次的,因此,粮食产业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精通专业、熟悉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紧缺;三是技能人才短缺,由于粮食专业的高校及职业教育发展不够,招生规模偏小,毕业学生供不应求,同时大量技能人才外流。因此,本文将从粮食产业人力资源角度出发分析人力资源与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本文在对粮食产业和经济发展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首先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行分析,考察了机械投入、化肥用量、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这四个因素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分析的方法主要是数据包络分析;其次,分析人力资源对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实证分析,人力资源主要包括粮食产业从业人员、人员受教育程度、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参训人数比例、科研投入以及生产技术这些方面;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和粮食产业实际情况,提出有利于提高粮食产业方面人力资源和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