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炭微观结构对C/C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hlxj1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大量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研究了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从微观机理上分析了热解炭微观结构对C/C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为C/C复合材料的研究与优化设计提供了指南。 1.深入分析了正交偏振光技术测量热解炭消光角和相移的基本原理,根据消光角大小可对热解炭分类为粗糙层、光滑层和各向同性层,但它并不能反映热解炭亚晶结构及炭层面间的无序,而相移值却反比于炭原子面间的倾斜无序; 通过透射电镜和选区电子衍射,能对热解炭微观结构中各亚晶区域逐一表征,通过选区电子衍射测得热解炭的取向角,正好反映了亚晶结构中炭原子面间的弯扭变形程度,取向角越大,弯扭变形越严重。 2.从微观机制上探讨了热解炭的石墨化微观机理。存在两个温度点:约在2100℃和2600℃附近,在此两个温度点附近炭层面分别在Lc方向和La方向急剧增大;提出了高织构可石墨化炭的石墨化过程模型:提出了高织构炭,中织构炭和低织构炭的微观结构模型,从微观机理上阐述了可石墨化能力的大小。 3.研究了热解炭微观结构对C/C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高织构、中织构、低织构热解炭的C/C复合材料从室温到800℃的导热性能,从热解炭微观机制上阐述了三种织构热解炭导热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各种织构热解炭的C/C复合材料随温度升高导热能力变化的模拟走势图;提出了平行纤维面方向导热系数随孔隙度提高而增大的导热模型并解释了导热机理: 研究了高织构、中织构热解炭的C/C复合材料从室温到800℃的热膨胀特性,从微观机制上阐述了两种织构材料膨胀特性迥异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各种织构热解炭的C/C复合材料,随温度升高膨胀系数变化的模拟走势图;为选用抗氧化涂层材料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南。 4.研究了热解炭微观结构对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从热解炭微观机制上阐述了低织构材料、中织构材料、高织构材料力学性能差异的微观机理;提出了低织构试样突然失效的模型及机理:提出了中织构、高织构试样阶梯失效的模型及机制。 5.研究了热解炭微观结构对C/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分析了不同织构热解炭的导热能力、膨胀特性对C/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从热解炭微观机制上阐述了高织构和中织构热解炭对摩擦性能的影响。 6.研究了C/C复合材料的氧化性能,提出了C/C复合材料的氧化机理;探讨了炭纤维中微孔对C/C复合材料氧化性能的影响;探讨了C/C复合材料中宏观孔隙和比表面积对C/C复合材料氧化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微观结构热解炭对C/C复合材料氧化性能的影响,从微观机制上阐述了C/C复合材料的氧化机理。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航天航空工业的迅速发展,以高超声速、长时间服役、高机动和远距离精确打击为主要技术特征的高超声速武器已成为世界各国军事研究和发展的热点,高超声速、长时间服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先驱体转化制备陶瓷材料的工艺因制备温度低、材料组成可控、成型加工容易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在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中显示出巨大优势和广阔应用前景。本文在全面综述
【正】 打110报警电话,谎报案情如何处罚? 编辑同志: 我的同事李某,今年8月份曾经先后两次拨打110报警电话,谎称单位发生案情,使公安机关两次扑空,给单位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近年来,人类目前所面临的这些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的发展要求开发出高效,无污染的清洁能源,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能源正从以石油,煤等为主的污染消费型能
为满足电力用户用电需求,我国电力系统建设越来越完善,在各项技术的支持下,系统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不断提高,减少断电事故的发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供电服务。其中,继电保护是
当前在各行各业都广泛利用压力容器,尤其在能源工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压力容器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压力容器的应用环境比较差,再加上设计工程非常复杂,因此在设计压力压力容
目的观察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运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2例(治疗组),并与常规西药治疗30例(对照组)作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机械制造工艺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精密加工也有了很大的技术突获。当前,原有的机械制造技术已不能适应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因
<正>在劳动力市场日趋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人才资源已形成自发的配置,所以人才的流动会更加频繁。特别是企业改制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人才流动,正常的人才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