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伴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并网,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与电网建设规划的统筹衔接矛盾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微电网作为大电网配售侧向社会售电主体放开的一种具体方式,大电网通过微电网大规模接入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能够有效适应我国当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在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快速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背景下,鉴于可再生能源微电网能源利用多元化、并网接入友好化、负荷需求定制化等特征,其在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并网,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与电网建设规划的统筹衔接矛盾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微电网作为大电网配售侧向社会售电主体放开的一种具体方式,大电网通过微电网大规模接入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能够有效适应我国当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在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快速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背景下,鉴于可再生能源微电网能源利用多元化、并网接入友好化、负荷需求定制化等特征,其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发展潜力巨大。但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微电网涵盖发-用-配各利益主体,其相互间利益关系复杂多变,极大地制约了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的发展。鉴于此,为平衡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多主体间利益关系,有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微电网运行效率,本文基于发-用-配多主体视角,研究构建了可再生能源微电网主体利益博弈模型,综合采用多种智能优化算法,设计了相应的博弈模型算法及求解流程,并据此探讨了可再生能源微电网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策略。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为:①界定了可再生能源微电网范畴及运行模式,梳理了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的利益主体,包括多能源发电主体、各类电力用户、配电运营主体,厘清了不同主体的成本构成及其利益诉求,并据此刻画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发-用-配多主体行为特征。②基于多能源发电主体视角,以合作与非合作博弈理论为研究范式,综合考虑多能源发电主体行为特征与利益诉求,结合ARMA和场景缩减技术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确定性的刻画,构建了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多能源发电主体利益博弈模型,采用萤火虫算法设计了该模型的求解算法及流程,并利用改进Shapley值法给出了多能源发电主体合作联盟的利益分配机制;据此,以华北某典型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系统为例,验证了模型及其算法的有效性,并重点探讨了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发电主体的行为策略。本研究能够为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发电主体投资决策和多能源发电配置优化提供模型和算法支撑。③基于电力用户主体视角,以静态与动态博弈理论为研究范式,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构建了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电力用户主体与配电运营主体的利益博弈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设计了该模型的求解算法与流程;据此,选取华北某典型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系统,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并重点探讨了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电力用户主体的行为策略。本研究能够为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稳定运行和最优电价策略制定提供决策模型与算法支撑。④基于配电运营主体视角,以Stackelberg博弈理论为研究范式,充分考虑多能源发电主体不确定性与各类电力用户需求响应特征,构建了可再生能源微电网一主多从利益博弈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设计了该模型的求解算法及流程,据此,选取北方某典型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系统,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并重点讨论了可再生能源微电网配电运营主体的行为策略。本研究能够为可再生能源微电网配电运营主体的外购电策略制定及内部电源出力优化提供模型与算法支撑。⑤基于发-用-配多主体视角,以合作与非合作博弈理论为研究范式,充分考虑各主体间利益关系,分别构建了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多主体利益博弈模型,分别给出了非合作与合作模式下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多主体利益博弈模型的均衡解析及算法设计;据此,选取某典型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系统,进一步探讨了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发-用-配相关主体博弈的行为策略选择及效果。本研究定量刻画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发-用-配多主体间的利益关系,能够为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稳定高效运行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上述研究得到如下结论:①可再生能源微电网中,燃气轮机发电主体依然具备竞争优势,能够获得较高收益,而可再生能源发电主体需要额外支付备用服务费用;通过合作组成发电主体联盟,能够显著提升发电主体收益,但需要建立合理有效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多能源发电主体利益最大化。②可再生能源微电网配电运营主体的最优定价策略并非固定不变,需要综合考虑各类电力用户用电需求特征,根据用户需求响应度调整最优定价策略;与此同时,电价敏感性较高的电力用户用电行为策略受电价策略影响较大,电价敏感性适中的电力用户用电行为策略同时受电价策略和电能质量的双重影响,而电价敏感性较低的电力用户用电行为策略与电价之间基本不相关。③配电运营主体为了达到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各电源有效功出力、就地消纳、降低线损、延缓线路改造投入,其最优外购电价明显高于大电网的上网电价,且需要对电力用户的需求响应行为给予补贴。④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可以通过内部多能源发电间的相互耦合降低电价波动,且发电主体与配电运营主体间的合作有助于降低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电价,进而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但此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电力用户利益。
其他文献
隧洞是地下工程中十分常见且占有重要地位的结构,可以用来引水输水、通人通车、输送煤炭等矿石资源,在国家许多超级工程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隧洞和地下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埋深越来越大,且数量在逐步上升。然而,深部岩石力学行为与浅部有显著区别,尤其是在深部开挖的隧洞将承受着高地应力,这使得围岩的稳定性问题更加突出。当隧洞周围部分岩体达到屈服而不引起隧洞整体结构的失稳时,将会在隧洞周围一定
由温室气体带来的气候危机已经给全球各行各业带来了严峻挑战,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应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大势。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我国正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核电作为全球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低碳电力来源,具有清洁高效、能量密度大、出力稳定、运营产出灵活性高等优势,但历史上的两次重大核电站事故给核电发展带来了重创,因此积极有序发展核电的前提是确保核电
随着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及大量电力电子装备投入,系统呈现电力电子化特征,其弱支撑性及低抗扰性导致系统发生连锁故障的风险不断增加。快速准确的电力系统扰动识别,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s,PMUs)作为最有效的动态测量工具之一,能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全局的运行工况变化,为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扰动识别创造了条件。针对大规
复合绝缘子在我国应用广泛,沉积在复合绝缘子表面的污秽是引发复合绝缘子劣化、老化甚至闪络事故的重要媒介。本文重点研究了颗粒与电工硅橡胶的碰撞反弹运动特性,提出了颗粒与复合绝缘子表面的碰撞粘附模型,获得了伞形结构与伞形参数对复合绝缘子抗污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可为复合绝缘子的选型与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依据,工作内容如下:(1)开展了微颗粒静态接触模型在绝缘领域适用范围的研究,给出了常见颗粒与四种不同材料
城市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一旦在城市及其附近发生地震极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震害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对减轻城市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建筑群震害分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本文在城市建筑群震害模拟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以下两方面开展研究。一方面,通过引入结构监测数据研究城市建筑群的模型更新方法,以提升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情景匹配方法和聚类算法建立两种城市建筑群震害
2019年以来,我国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电力市场范围、市场模式加速集成融合,高标准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对于支撑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电力市场具有复杂系统特性,不同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的利益关系交错,加剧了市场主体交易行为的自利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2015年,中发9号文提出要建立健全市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阶段,低碳转型正是中国经济追求高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内在诉求。而环境规制工具是各国政府治理环境的重要手段,尤其中国在“双碳目标”重大战略部署下,从环境规制工具视角探讨碳减排尤为重要。然而环境规制工具的碳减排效果与规制工具类型和空间特征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同时把三种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引入碳减排研究中,运用空间统计方法
液滴对固体表面的撞击是自然界和工农业生产中最常见的现象,如雨水的降落、喷洒农药、表面清洁、3D打印等。受到了重力、惯性力、表面张力和粘性力的作用的同时,液滴撞击表面过程总会伴随着能量与质量的交换。在液滴撞击过程中施加电场,在工业生产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而电场的施加使纳米液滴撞击过程的作用力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相对应的撞击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如铺展半径、恢复系数等也有所不同。电场作用下纳米液滴撞击固
由于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努力,尽管可再生能源容量已迅速增加,但火电厂仍然是满足可变负荷需求的可靠电力供应的关键。此外,风能被公认为是最环保的能源之一,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其增长速度最快。因此,提高发电系统(热力和风力发电系统)的效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变得更加重要。为了保证发电机组在需求负荷变化和风速变化下的可行性和响应能力,必须对其进行优化控制设计。因为这些发电系统具有很强的非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已成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水中污染物进行快速检测和有效去除对改善水环境质量和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为丰富的生物质材料,具有无毒无污染、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优点。此外,纤维素表面富含大量的羟基,这一特性使得纤维素具有较多的修饰反应位点,从而可以制备成多功能纤维素基体材料。因此,可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