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个体对于自身所拥有的时间和价值的利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共享经济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热门经济现象,通过共享经济平台,深挖社会闲置资源,匹配需求和供给,让有形(汽车、住房、其它产品)与无形(时间、技术、知识)的资产发挥作用,加快了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在时间方面的是Uber和滴滴;在价值方面,是维基百科,知乎,百度知道等。它们都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建立平台,让个体在平台上共享自己的认知盈余。认知盈余,可以理解为随着全世界累积的自由时间不断聚集而产生的新资源。但并不能简单的认为认知盈余就是自由时间的累积,因为相对于以往个体的自由时间更多,但它们并没有产生有意义的价值。通过对双边匹配理论的分析,以多对多匹配理论为基础,主要有两个研究视角。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匹配稳定性的存在,及不同算法对匹配结果的影响,参与个体应采用的策略等;从实践上注重研究匹配理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高校招生、电子商务等),通过相应的市场设计解决实际中的匹配决策问题。基于以上理论的分析,本文通过对共享经济下认知盈余的分析,从时间的盈余和价值的盈余两个方面为切入点,参与个体在偏好序严格的情况下,利用递延接受算法得出,稳定匹配结果的存在性。这一算法对共享经济下认知盈余的匹配提供了理论支持,从而更加清晰的支撑了市场设计的原则。其次,根据匹配理论在市场设计方面的应用,结合罗斯在市场设计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共性凝练出共享经济下认知盈余匹配的市场设计的四个原则:稠密、拥堵、治理、柔性。最后,以国外出行方面的Uber作为时间盈余方面的典型代表,以国内问答平台知乎作为价值盈余方面的典型代表,双案例分析,市场设计的基本原则稠密、拥堵、治理、柔性。市场首要的任务就是稠密,即集聚大量的参与者,稠密固然是好的,但过快的稠密也会给市场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类似于交通拥堵一样,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治理解决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进而建立一个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这也是任何一个市场建立者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