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安徽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探讨安徽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与生活质量、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和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将安徽省高校以所在地(省会城市、地区市和县)进行分层,在每一层中,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普通高校3517名本科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Beck自杀意念调查表(BSS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自杀意念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共调查3517名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安徽省大学生一周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1%,女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比男生高(χ2=8.73,P=0.003);来自于单亲家庭的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高于非单亲家庭的学生(χ2=26.45,P<0.001);有躯体残疾的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比无躯体残疾的学生高(χ2=6.39,P=0.011);父亲文化程度越高的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越低(χ2趋势=13.16,P<0.001);有失恋经历的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高于无失恋经历的学生(χ2=19.08,P<0.001),且在有失恋经历的学生中,女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高于男生(χ2=26.73,P<0.001);有堕胎经历的女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堕胎经历的女学生(χ2=121.62,P<0.001);此外,较低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较低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是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安徽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且自杀意念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来降低自杀意念的发生。在制定具体干预策略时,上述因素应引起重视,以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