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脑炎和局灶性脑缺血病情演化过程的磁共振成像及活体波谱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045416220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较传统的影像学方法,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其具有的高空间分辨率、高灵敏度和无损伤等特性而备受生物医学工作者的青睐,现今已成为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磁共振成像及活体磁共振波谱技术可用于动态、活体观测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大脑在解剖结构和形态学、血液动力学以及代谢上的变化。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利用各种磁共振成像方法和活体磁共振波谱技术动态观测了弓形虫脑炎(第一部分)和暂时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第二部分)中损伤灶的动态演化过程。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简单综述了超顺磁纳米氧化铁颗粒(ultrasmall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磁共振成像造影剂USPIO以及以USPIO为探针的磁共振细胞影像技术(第二章);随后,我们研究了表面用羧基化聚乙二醇(MPEG-COOH)修饰的USPIO造影剂的弛豫性质及生物学特性(第二章);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运用USPIO增强的T2*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了弓形虫脑炎模型小鼠脑中损伤灶的动态演化过程,并且比较了USPIO与临床常规造影剂Gd-DTPA对弓形虫脑炎损伤灶的增强模式及检出率的差异(第三章)。结果发现,UPSIO增强的T2*加权成像技术能有效够提高弓形虫感染后脑实质中损伤灶的检出率,可能对病灶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与临床常规的Gd-DTPA增强的成像方法相比较,USPIO增强磁共振成像能够提供一些损伤病灶的附加信息。例如,注射USPIO后0小时和24小时损伤模式的不同可能分别反映了弓形虫脑损伤中存在的血脑屏障受损现象和炎症反应的病理变化,说明两种造影剂的联合使用能够更好地提高弓形虫脑炎的鉴别性诊断。   在本论文第二部分的工作中,我们研究了大鼠90分钟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缺血损伤灶的微观病理改变以及其磁共振表现随再灌注时间的演化过程(第四、五、六章)。第四章中,我们运用T1加权和T2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观测了90分钟MCAO缺血再灌注1至14天后损伤灶中水分子的T1与T2磁共振弛豫性质的变化。结果发现,90分钟MCAO可造成大鼠脑中两种损伤模式:皮质下缺血(CP损伤)和皮质.皮质下缺血(CP+损伤),且这两种损伤灶的T2弛豫时间和T1加权信号强度随再灌注时间的动态演化过程不尽相同。   第五章中,我们运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同步辐射X-荧光元素分析方法研究了90分钟MCAO缺血再灌注1至14天后损伤灶中弛豫性质改变的可能微观机制。结果表明,缺血损伤区内液化灶的成形、囊性病灶的产生、组织钙化的出现和顺磁性元素含量的改变可能是导致缺血灶中水分子弛豫性质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   最后在第六章中,我们利用活体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了CP及CP+损伤区内神经元标志物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和磁共振可见脂肪(MRVL)相对含量随再灌注时间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再灌注14天时,尽管各损伤区域中存在明显的神经元死亡,具有CP及CP+损伤大鼠的缺血侧纹状体中NAA的相对含量较缺血急性期显著的自发性的部分恢复,而CP+损伤大鼠缺血侧皮质中却不存在NAA自发恢复的现象。CP及CP+损伤大鼠各缺血损伤区内MRVL相对含量的横向比较结果显示,CP+损伤大鼠缺血侧皮质区中MRVL的相对含量最高,CP+损伤大鼠缺血侧纹状体区次之,而CP损伤大鼠缺血侧纹状体区最小。这可能与各损伤区中神经组织的损伤严重程度或坏死程度的不同有关。本实验结果可能为缺血性脑损伤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临床诊断及预后治疗提供信息。
其他文献
本文在不影响RBS分析前提下,在北京师范大学GIC4117串列加速器实验室靶室后安装了外束引出管道,做外束PIXE分析。外束引出管道用有机玻璃加工而成,引出窗为7.5μm厚Kapton膜(CHO
暗能量是现代宇宙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暗能量理论模型有多种,如宇宙学常数,动力学模型Quintessence,Phantom,K-essence,Quintom等。最近通过对天文观测数据的拟合表明宇宙
学位
纳米科技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在迅猛地发展着。时至今日,纳米科技已经对二十一世纪的科技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纳米材料学是纳米科技中
学位
纳米材料的力学行为研究是一个很活跃的领域,随着各种纳米材料的不断获得,人们对这些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论文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结合微纳加工,对低维纳米材料
本论文分别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和实验测量,对镀膜铷泡中电磁诱导透明双结构的窄尖峰线宽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运动平均中的各种非线性效应。  我们知道窄线宽是提高慢光和光存
本文研究了k-分量q-形变三模荷相干态,其定义为三个q-形变消灭算符高次幂(aaa)(к≥1)与荷算子Q和P的k个正交归一的共同本征态。在三模 Fock 空间中,清楚构造了k-分量q-形变三
本文主要利用X光断层成像技术研究了在振动的条件下棒状颗粒在竖直方向由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棒状颗粒的序参数以及局部和整体的堆积密度来衡量的
稀土掺杂二氧化硅(SiO2)胶体微球在光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制备和研究稀土掺杂SiO2胶体微球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利用单分散性SiO2
电流变液是介电常数较大的纳米至微米级颗粒与介电常数较小的油液混合后,形成的胶体或悬浮液。这种流动性的类液体状的软物质在外电场作用下会被极化,形成链状的或者柱状的结构,具有类固体的特征;电场撤销后,形貌和性能还原为原有状态,而且相当迅速。我们的实验主要研究了1,4-丁内酯包裹的二氧化钛和CTP颗粒构成的两种电流变液的温度依赖性。两者在常温下都具有较好的巨电流变效应,但是1,4-丁内酯包裹的二氧化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