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和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药物治疗、预后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总结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及诊治变化,为指导今后慢性心力衰竭的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一定依据。同时,也为今后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更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收集宝贵的资料。 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9年和2014年(2009-1-1至6-30及2014-1-1至2014-6-30)出院第一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病例857例。详细记录病例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病因,心功能分级,伴发疾病,心电图、心脏超声、胸片及BNP、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器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药物使用以及预后等项目。采用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 1、共857例心衰患者入选,其中2009年325例,2014年532例,分别占同期心内科住院心血管病患者的8.48%、10.65%,2014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比例较2009年显著升高(x2=11.642,P=0.001)。 2、2009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2.07±5.85天,2014年为10.86±5.12天,2014年较2009年显著减少(P=0.002)。2009年和2014年心功能Ⅱ、Ⅲ、Ⅳ级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1.23%、44.31%、34.46%和25.19%、49.62%、25.19%,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增加,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减少,心功能构成比例有显著差异(P=0.014)。2009年男性患者占50.77%、女性患者占49.23%,男∶女为1.03∶1,2014年男性患者占53.57%、女性患者46.43%,男∶女为1.15∶1,两年比较性别构成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442)。2009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27±12.50岁,2014年为65.39±13.45岁,比较无显著差异(P=0.893);2009年和2014年≥60岁的老年人分别占71.38%和70.49%,年龄构成比例无显著差异(P=0.722)。 3、病因学方面,2009年冠心病、高血压、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比例分别为51.08%、14.77%、5.53%,2014年分别为55.26%、16.17%、7.89%,两组比较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233、0585、0.190)。2009年风心病、扩心病的比例分别为12.31%、12.92%,2014年为6.58%、5.83%,两组比较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1、0.004)。冠心病、高血压均为前两位病因,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由2009年的第5位上升至2014年的第3位,扩心病则由2009年的第3位下降至2014年的第5位。 4、2009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糖尿病、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贫血的比例分别为36.00%、26.77%、15.08%、6.46%、6.15%,2014年的比例则分别为44.17%、29.32%、20.68、14.10%、10.34%。2014年同2009年比较,合并肺部感染、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和贫血的心衰患者显著增加(P值分别为0.018、0.04、0.001、0.035),而合并糖尿病的心衰患者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421)。 5、2009年单纯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比例为28.28%,2014年的比例为19.73%,2014年较2009年收缩心衰的比例显著下降(P=0.014);2009年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和混合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2.87%和18.85%,2014年的比例分别为60.54%、19.37%,2014年较2009年舒张心衰和混合心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0、0.789)。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男性占64.86%、女性占35.14%,而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男性占49.43%,女性占50.57%,两组性别构成比例有显著差异(P<0.0001)。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中≥60岁者占43.63%,而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60岁的比例升至80.29%,两组在年龄构成方面有显著差异(P<0.0001)。 6、2014年较2009年,传统药物中利尿剂的使用率明显下降,分别为83.27%和89.85%,有显著差异(P=0.008);洋地黄的使用率显著降低(16.92%vs.50.15%,P<0.0001)。RAS抑制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已经成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主要用药。2014年较2009年,RAS抑制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率均增加(89.29%vs.86.77%,80.45%vs.75.38%),但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266、0.080);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为62.41%和70.70%。2014年RAS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R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合用的比例显著增加(73.68%vs.67.38%、P=0.048,42.29%vs.29.85%、P<0.0001)。 7、2009年和2014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4.62%和3.20%,2014年较2009年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7)。 结论: 1、2014年同2009年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占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比例增加。 2、2014年同2009年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冠心病、高血压、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呈增加趋势,风心病、扩心病呈减少趋势。冠心病是慢性心力衰竭最主要的病因。 3、肺部感染、糖尿病、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及贫血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的伴发疾病。2014年同2009年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糖尿病、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贫血的比例均增加。 4、2014年同2009年比较舒张性心力衰竭呈上升趋势,其中以女性患者、老年患者多见。 5、β-受体阻滞剂、RAS抑制剂(ACEI+ARB)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已经成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主要用药。2014年同2009年比较,RAS抑制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使用率增加,R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合用的比例显著增加;传统药物中利尿剂仍占有主要地位,洋地黄使用率显著降低。 6、2014年同2009年比较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死亡率下降,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