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虾幼虾消化系统的发育及饥饿复投喂对其的影响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long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氏原螯虾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虾类,因其肉味鲜美而广受人们欢迎。目前克氏原螯虾幼体阶段消化系统发育及饥饿复投喂对其影响的相关研究内容还比较匮乏。因此,本试验通过组织学、超微结构观测、酶活检测等方法,从形态学、组织学和消化酶活性方面探究克氏原螯虾幼虾消化系统发育变化及饥饿复投喂对它的影响,旨在了解克氏原螯虾幼体时期消化生理特点,为其消化生理、组织病理及高效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理论依据。其研究结果如下:  1.本试验利用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方法,观察和研究了出膜后克氏原螯虾幼体消化道及消化腺(肝胰腺)发育的组织形态变化。本研究中,根据克氏原螯虾食物来源、外部形态及消化形态的变化,可将克氏原螯虾幼体可分为3个阶段:幼体Ⅰ期(从出膜到4DAH)、幼体Ⅱ期(5DAH-8DAH)、幼体Ⅲ期(9DAH-12/13DAH)。幼虾Ⅰ期中贲门胃与幽门胃被卵黄囊包围,形态简单呈囊状,具胃磨雏形,幽门胃中出现腺滤器;中肠前部上皮细胞胞质内具一些小液泡;中肠前部与中肠后之间存在一个过渡时期且仅在幼体Ⅰ期存在;中肠后部上皮细胞内细胞质中含有根尖液泡含量丰富;后肠在Ⅰ期幼体中与体节肌肉紧密相连;肝胰腺细胞多为中间形态,难以辨别区分。幼体Ⅱ期,贲门胃形态复杂,出现食道-贲门胃瓣,胃磨初步成型;中肠前部上皮细胞中液泡含量明显增加;中肠后部根尖液泡含量减少甚至无法观察到;后肠与体节肌肉之间形成明显空隙图。Ⅱ期幼体是消化系统发育最为活跃的时期。Ⅲ期幼体中,消化系统发育趋向成熟,已基本具备成体形态。  2.本研究中,我们评估了饥饿20天对幼虾生长、成活率、消化系统的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中,幼虾被分为对照组与饥饿组。在14DAH、20DAH与29DAH时进行采样。经过20饥饿胁迫,幼虾体重在10.17mg左右波动,全长在8.12mm左右,死亡率为0。饥饿胁迫下,消化系统组织形态学变化如下:食道和胃壁变薄且上皮细胞萎缩成立方上皮,细胞核固缩染色加深,核仁难以观察;中肠与后肠肠腔扩大,肠壁变薄,上皮细胞、肌层萎缩,肠嵴的萎缩(P<0.05);肝小管扩大,R细胞中脂滴体积较少,典型B细胞数量降低。超微结构变化结构表明,肠上皮细胞核B细胞线粒体肿胀成空泡化,线粒体内嵴断裂减少;此外R细胞的细胞质基电子密度降低,糖原颗粒和脂质的量减少。  3.本试验研究了出膜后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期间消化酶及碱性磷酸酶的变化规律,及饥饿复投喂对消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肠嵴高度的影响。本试验检测的几种酶的活性在幼体体内都能检测到。克氏原螯虾幼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胰蛋白、碱性磷酸酶表现为上升趋势;胃蛋白酶与淀粉酶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脂肪酶为先增高后降低然后再次增高。饥饿1周复投喂组中,复投喂后幼体体重呈指数增长;饥饿1周组与饥饿2周组都出现了蜕皮现象,且蜕皮时间与发育组一致。本研究中,胃蛋白酶、脂肪酶都随着饥饿下降(P<0.05),复投喂开始后,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及脂肪酶急剧上升(P<0.05),淀粉酶在饥饿胁迫下升高(P<0.05),复投喂后淀粉酶活性随之降低。饥饿胁迫下,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着性差异(P>0.05),复投喂后,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最终趋向对照组。饥饿1周复投喂组中,幼体中肠嵴高度呈上升趋势,各期高度与发育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后肠嵴呈上升趋势,23DAH时后肠嵴显著低于对照组,30DAH时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饥饿2周复投喂组中,幼体中肠嵴呈上升趋势,各期高度均显著低于对照,幼体后肠嵴呈上升趋势,23DAH与30DAH都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
其他文献
鱼类免疫反应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生理现象,这可能受到很多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准确而全面地评价鱼类机体的免疫功能,探讨其免疫反应与内、外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鱼类免疫
维甲酸X受体是核受体超家族的一员,作为配体依赖型转录因子在生物个体发育、细胞分化、新陈代谢和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的研究表明,有机锡化合物(如TBT、TPT)导致的腹足
以台湾红罗非鱼(台红)和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吉富)为材料进行正反杂交.1.用MST、ST、MSL-96及在半咸水中的生长性能等指标对正反交子代及其亲本的耐盐性进行评价.2.观察了正反杂
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拓宽了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投融资渠道 ,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 ,我国资本市场还有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且有些问题已经相当
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是一种广盐性的鱼类,经过驯化后可以在淡水中养殖。由于金钱鱼全人工繁殖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苗种的主要来源仍是野生捕捞,供应量少,难以满足大规模养
本篇论文主要介绍高升力双叶型网板的开发研究。将最近研发的单板型高升力网板(HLTD,λ=1.0)的优点和旧式双叶型网板的长处相结合,设计出高升力双叶型网板(单纯双叶型HLTD和
对来自不同疫区的濒死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消化腺、肾、和肠进行超薄切片及电镜观察,在上述组织细胞质内发现大量的球形病毒粒子并伴有明显的病理学变化。该病毒粒子
目的进一步了解崇明县恶性肿瘤现状,描述崇明地区恶性肿瘤变化趋势。方法通过《上海市恶性肿瘤登记报告系统》,计算死亡率、世界人口标准化率及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
本试验采用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养殖基地培育的亲鱼,用LRH-A和HCG两次注射、人工湿法授精孵化的鲇仔鱼为试验材料,结合鲇苗种培育生产实践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分别进行了仔鱼消化
该文采用生物化学、营养生理学、实验生态学等方法研究了大菱鲆的营养需求及高效配合饲料的配制.研究结果如下:分析了大菱鲆幼鱼及成鱼的生化组成,并对营养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