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广泛的意义来说,前滑、后滑现象是广义的纵变形,它是纵变形研究的基本内容。在轧制过程中建立精确的前滑、后滑模型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总变形过程。在连轧过程中,张力是一个非常积极、活跃的工艺参数。在带有张力轧制时必须建立精确的前滑、后滑模型,有利于控制堆铝和轧件拉断现象。另外轧辊圆周速度的设定精度主要取决于前滑模型的预报精度,因此,轧制过程要求有较高精度的前、后滑模型,这关系到速度设定的准确性和张力的稳定性。本文针对中铝洛阳热轧厂现状,对该厂生产中出现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对不同铝合金生产过程中采用激光测速仪来测定轧件的速度和轧辊速度,对精轧和粗轧过程,分别开发出相应的前滑,后滑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采用西门子WinCC组态软件实现模型的应用。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由秒流量恒定原理和前后滑定义,推导出前滑和后滑的关系,通过建立压力模型,摩擦系数理论模型,中性角模型,变形抗力模型等,在遵循Mises塑性条件下,根据Dresden公式和Bland&Ford单位压力模型建立了精轧的前后滑关系的数学模型,同时根据Fink公式和西姆斯单位压力模型建立了粗轧的前后滑关系的数学模型。将理论计算值和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粗轧和精轧过程中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分别小于±12%和±13%,表明了所建立的粗轧和精轧理论模型和实际粗轧和精轧过程能较好的吻合。(2)根据实测数据,考虑了轧件出口厚度、轧件变形程度、轧辊圆周速度、摩擦系数、张力等相关因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统计模型。比较了各系铝合金在精轧和粗轧的过程中前滑值的统计计算值与实测值,其误差不超过±13%,模型的显著性系数R值为接近于1,F值均小于0.0001。统计计算值与实测值能较好的吻合,表明了所建立的统计型模型和实际轧制过程中的前滑值能较好的吻合。(3)通过WinCC实现模型的应用。在WinCC中,通过建立变量、编辑全局脚本将模型编辑成程序的基础上创建了过程画面,采用触摸屏来实现过程可视化,并通过WinCC与PLC的通讯实现人机界面交互连接,可实现数学模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