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c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因可回收甲烷等能源气体而在多种污泥处理处置方式中脱颖而出,但常规厌氧消化技术存在水解进程缓慢、停留时间长和有机物去除效率低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厌氧消化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改变污泥性质,提高污泥可生化性成为解决污泥厌氧消化问题,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重要选择。本文首先通过低温热处理和低温热碱处理两种预处理技术对不同浓度的污泥进行处理,考察预处理前后污泥特性变化和污泥预处理对污泥在中温条件下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然后通过一系列实验筛选出与常规高温热处理具有相当溶胞效果的低温热碱预处理参数,并在相同中温条件下进行厌氧消化处理,考察其厌氧消化性能的差异性,结论如下:不同浓度的污泥经预处理后,有机物不断被释放和溶解,其含量降低,液相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增多,且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向分子质量减小的方向偏移,氨氮和碱度的含量变化也侧面反映了预处理技术对大分子降解过程的促进作用,预处理效果:热碱处理>热处理。热处理作用不仅增大了原泥中本身含有的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同时产生了异丁酸、异戊酸和戊酸;热碱作用中碱的存在,对乙酸和丙酸等小分子有机酸的增强作用尤为突出,此外预处理作用使污泥流动性增强。不同预处理后污泥和原泥的连续厌氧消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3种不同污泥系统的pH值、碱度值、氨氮和挥发性有机酸(VFA)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均在系统可控范围内波动变化,不会对厌氧消化系统产生抑制作用。预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污泥浓度的提高除可有效提高污泥内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外,还可显著提高厌氧消化系统的生物气产量和甲烷产量,且热碱处理>热处理>原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同预处理后污泥不断补入,系统内优势群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但与厌氧消化相关的微生物含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本文还探讨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污泥有机物的影响,并筛选出与高温热处理(160°C)具有相当溶胞效果的低温热碱预处理参数:60°C,pH=12.00。经高温热碱处理(160°C,pH=12.00)、高温热处理(160°C)和低温热碱(60°C,pH=12.00)处理的污泥在37±1°C条件下的厌氧消化试验结果表明:高温热碱处理>高温热处理≈低温热碱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由于补入污泥的差异,3种污泥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与产甲烷相关的微生物含量显著增加。污泥预处理能耗分析表明:低温热碱预处理技术替代高温热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污泥低温热碱处理能耗为39.54 kJ/d远低于高温热处理所需的105.84 kJ/d。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经营方式的日趋多样,逐步提高的审计风险。因此,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我们不仅要增强风险意识,对审计风险建立正
以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详细分析在复杂工程环境下进行浅埋暗挖施工对既有工程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及关键控制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暗挖施工对既有环
在电脑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娱乐所不可缺少的工具的同时,因在电脑前长时间工作而导致的各种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改善这一状况,本课题结合现代个人计算机外设,发明了一种通
我国是全球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发生严重的国家。据资料分析,从1996年开始,虫害面积和鼠害面积都呈上升趋势。另外,根据我国20年来森林火灾面积的统计分析,发现火灾面积突然急剧增加
科学与工程的很多重要领域如计算电磁学,高阶微分方程求解,最优化问题,流体力学和油藏模拟等都离不开大型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求解.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研究已经成为大规模
我国众多河流蓄集大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但目前关于河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归趋行为的系统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以大沽排污河为例,系统研究了POPs的河流环境迁移行为。采集
应力导致的相变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但连续介质模型主要限于热弹性材料、非线性材料和超弹性材料,可参见Abeyaratne,Knowles,Gurtin,Morodio,Freidin,Fu等的专著。一些在弹塑
<正>今年年初,花旗银行花旗集团中国区投资研究与分析部主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指出,今年人民币升值预期为5%左右。尽管今年美国经济复苏可能好于预期,但美元币值
工程线路布置是关系到工程经济合理、总干渠输水安全和降低工程造价的关键,对南水北调总干渠西四环暗涵工程线路比较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 The arrangement of engineering
近年来,贵州省普定县按照省第五轮农村改革试验中承担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试验主题,立足自身禀赋,紧紧围绕"种茶上山、种菜下田、中药连片、花果满园"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