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有超过5亿人口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是一个民族的命脉。近年来,国家在建设美丽乡村、振兴乡村、建设小康社会,使乡村建设有了一些成就。但是,随着城镇化推进,促使乡村人口往城市流动。由于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其对农村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会对现有的村庄格局产生一定的冲击,从而使村庄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造成了乡村土地资源的大量消耗,使乡村逐渐陷入衰落。本文基于人口流动,选取辽西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超过5亿人口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是一个民族的命脉。近年来,国家在建设美丽乡村、振兴乡村、建设小康社会,使乡村建设有了一些成就。但是,随着城镇化推进,促使乡村人口往城市流动。由于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其对农村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会对现有的村庄格局产生一定的冲击,从而使村庄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造成了乡村土地资源的大量消耗,使乡村逐渐陷入衰落。本文基于人口流动,选取辽西丘陵地区人口外流型村庄孙家峪村为研究区,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村庄人口普查数据,对孙家峪村的人口流动的原因、类型和特征进行分析。运用实地调查法和文献查阅法,并借助GIS工具,解析村庄三类空间的构成要素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孙家峪村三类空间的现状,剖析村庄建设、农业以及生态三类空间的现状利用特征。采用理论和实证两者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定性与定量两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详细阐述了人口流动对孙家峪村三类空间产生的影响,进而预测孙家峪村空间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依据空间需求理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针对建设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不同的发展特征提出不同利用策略,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孙家峪村人口外流的类型有外出务工、迁居搬迁、外出上学、随同离开、婚姻嫁娶、为子女就学、照料孙子女和养老/康养八种类型,其中外出务工、迁居搬迁、外出上学三类为主要流出方式,人口的流入方式主要是外来人口的投资创业。孙家峪村现有户籍人口957人,常住人口545人,预计到2050年户籍人口871人,常住人口259人,2050年孙家峪村流失人口约占70%。(2)孙家峪村现状建设空间66.98公顷,占总空间4.29%;农业空间742.51公顷,占总空间47.64%;生态空间749.25公顷,占总空间48.07%。现状空间特征如下建设空间占比较小,利用效率低。其中居住空间布局分散、住宅建筑大量闲置;公共空间设施配置落后、空间活力不足;道路空间系统不完善、交通设施紧缺;工业空间结构单一、环境污染较严重。农业空间规模大、空间集约化程度低、道路生产支撑功能不完善。生态空间本底条件好,但生态空间遭到破坏缺乏保护,生态资源有待发掘。(3)人口流动的不同类型对村庄空间产生的影响程度各异。孙家峪村人口的外出务工使得居住空间萎缩与扩展并存,迁居搬迁使得居住空间闲置增多;外出务工和外出上学的人口增多,村庄老龄化明显,使得公共空间的利用效率降低、活力不足,针对老年人口的设施需求增加。长此以往不加干预的话,到2050年居住空间闲置率将达到68.34%,老龄化率将达到62.55%。人口的外出务工和迁居搬迁使得孙家峪村农业空间效率低下,耕地资源部分闲置、农业生产粗放经营。同时,人口的流出改变了劳动力结构,促进了村庄土地的流转。孙家峪村目前20%的土地进行流转,预计2050年土地流转面积将达到65%。人口的外出务工、迁居搬迁和外出上学使得孙家峪村破坏的生态空间有所改善,林地砍伐、河流污染的情况有所改善。外来人口的投资创业目前主要促进了孙家峪村设施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未来将会促进孙家峪村生态资源的景观化发展。(4)孙家峪村空间利用的策略上,首先加强三类空间的统筹,提出“一轴一带,三心八区”的总体格局。针对三类空间不同的发展特征提出以下策略建设空间集约利用,其中居住空间适度集中、闲置住房合理利用、公共空间优化建设、道路空间整治提升、工业空间合理集聚。农业空间去低效化,促进土地流转,加速发展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土地经营,引导设施农业集中发展。生态空间修复、保护与开发,对村域内水体和林地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合理开发村域的滨水空间和林地,基于孙家峪村良好的“山水林田”资源,依托村域附近的旅游资源开发生态休闲旅游。
其他文献
劳尼·格隆达尔《f小调长号协奏曲》是一部非常优秀并具有代表性的近现代长号作品,深受长号演奏者的喜爱。通过对本作品的演奏技法及音乐风格解析,使演奏者更好的诠释这首作品。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笔者对于该作品在演奏实践中的探究,即包括对作曲家生平、作品创作背景、在演奏过程中所需表达的音乐情感和个人对于本作品的一些理解、作品中各种技术难点、以及解决此作品中演奏难点所需要的演奏技巧和注意事项,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
亨利·托马西《长号协奏曲》是现代长号作品中一部非常优秀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将以对作曲家的生平进行全方位了解,探索作曲家在创作时的动机以及其创作背景为开始,再深入挖掘对谱面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归纳作品所需要用到的演奏技法和乐段中的难点和解决办法,并对乐曲中所运用的华尔兹、布鲁斯等音乐风格加以分析,再加上笔者本人通过反复演奏练习,反复揣摩作品所得出的经验,最终从演奏者角度得出对本作品的演奏技术和音乐
爵士鼓是现代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由于它是一种需要四肢协调演奏的多种组合打击乐器,因此充分的考验了演奏者对于时值节奏的把控以及四肢间的相互配合,并且在演奏技法和演奏技巧上多种多样。线性打法是当今较为新颖、火热的一种爵士鼓演奏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一些鼓手在演奏中实验性的运用这种技术,经过不断发展研究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知的线性打法。由于其特有的文化背景和难度,受到全球众多鼓手都特别喜爱和追捧,
大提琴右手运弓技术是音乐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右手运弓技术包含右手握弓、右手运弓、运弓速度、持续换弦、重音和跳音等。握弓手型是在演奏之前重要的步骤之一,右手运弓对音色有很大的帮助,它能使音乐更深入人心,让弓子在与琴弦的碰撞中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弓段的选择和持续换弦可以让音色有更多方式的表达。重音和跳音是演奏方式的转换。本文以勃拉姆斯e小调奏鸣曲为例进一步分析右手运弓技术。
本文将以双手拇指的重要性及应用,在左手原把位、拇指把位和右手握弓时拇指作用等方面详细分析拇指位置及微变如何影响大提琴的音色,并根据不同的作品要求,达到相应的音乐色彩变化,本文将以《海顿D大调协奏曲》为例。
著名作曲家舒曼被称为“浪漫主义音乐中的文学家”,他为中提琴与钢琴而作的《童话场景》充满丰富的戏剧性和个性化的诗意表现,浪漫动人的乐思随处可见,带领听众进入到一幅幅美妙的意境。一、四乐章相互呼应,平静安宁,与二、三乐章的激情、动荡情景交融、相映成趣,在强调中提琴特有音色的基础上加入了非常符合音乐形象发展的演奏技巧。本文简述作曲家生平和《童话场景》的创作背景后,重点落在阐述作品主题与演奏的思考,分乐章
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对于项目本身而言,能够直接体现出项目自身的价值,而对项目质量管理水准的高低决定了项目质量的优劣。因此,对建设全过程严加管控是必要的,需准确掌握各个阶段引起质量风险的因素。所以,我们需要对目前国内建设项目中存在的质量管理短板和通病进行识别,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办法、措施对其进行改善,而通过管理学中的评价学工具则可以很好地对这项工作的开展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外现有的针对质量管理以及评
为拓展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方式,以回收利用当前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减缓天然资源消耗,本文对钢管再生大骨料自密实混凝土中长柱受压性能进行了研究,以对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通过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钢管再生大骨料自密实混凝土中长柱受压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过程与成果如下:(1)受压性能试验研究对3组钢管再生大骨料自密实混凝土中长柱构件进行受压试验,变量为偏心距,分别得到轴压和不同偏
在物质积累发展的同时,发展和继承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主题的重要内容之一。北镇市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机遇与挑战并存,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建设可以为北镇市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折。为北镇市的经济和产业带来新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利用方式、利用内容可持续等方面的挑战。辽东镇是明长城九边重镇之一,其中广宁更是东北地区最高军政机关的驻地,周边留下了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