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启动了经济体制的转轨,重构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体系,逐步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取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对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深入探索和全方位的深化,中国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财政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涉及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利关全局,必然会作出相应的转变,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变迁的角度,以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探讨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在这30年里变迁的动因、方式及绩效。从变迁的动因来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财政管理体制变迁的根本动力。与此同时,政府在不同时期面临的财政压力是财政管理体制变革的重要推力。从变迁的方式来看,财政管理体制的变革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变迁的绩效来看,财政管理体制的变迁,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旧的体制逐渐暴露出新的弊病,需要再一次的改进和完善。本文的结构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论,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是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型:1978—1991年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978—1991年是我国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国家在实行多年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长时段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路线后,国民经济发展面临了极大困境,表现为国家财政和中央财政面临双重困局。在这种情况下,于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决定转变工作重心,实行对外开放,并以财政管理体制为突破口推动经济体制的转变。第三章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2—2001年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与之相配套的财政管理体制也由“包干制”向“分税制”推进。第四章的标题是市场经济的深化:2002—2007年财政管理体制改革。2002年召开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将进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探索阶段,国家不论是在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增长方式及经济发展层面都有质的变化,“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也向符合市场经济深入发展阶段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转变。第五章的标题是效应分析:1978—2007年财政管理体制变迁的启示。从1978—2007年改革开放30年的长时段里对财政管理体制变迁的特征与绩效进行考察。本文在时段划分上并未采用财政管理体制变革的严格时间界限,而是以经济体制变革为时间段划分。这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上面所说的经济变革是财政管理体制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本文重在突出财政管理体制变革与经济体制变革的互动。二是财政管理体制在变革的过程中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也是由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