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膜下滴灌水氮管理模式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水资源短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是农业生产的关键制约因素。在水资源刚性约束条件下,保证粮食安全,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是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本研究于2020年6月至8月在河北省巨鹿县河北农业大学试验站开展绿豆膜下滴灌试验。试验设计考虑灌水量和追氮量2个因素,其中灌水量设3个水平:低水(W1)、中水(W2)和高水(W3);追氮量设3个水平:低氮35 kg·hm-2(N1)、中氮 70 kg·hm-2(N2)和高氮 105 kg·hm-2(N3)。不灌水不追氮(W0N0)作为对照,试验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利用SPSS 23.0软件分析了水氮耦合下绿豆生长、光合、耗水量、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变化规律,构建水氮耦合下灌水量、追氮量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回归模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提出了绿豆膜下滴灌水氮一体化条件下的水氮管理模式,为河北省黑龙港流域绿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结论如下:(1)绿豆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追氮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灌水量是影响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的主要因素,其次为追氮量。收获时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最高的是W3N2处理,与W2N2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绿豆光合特性指标同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同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灌水量对绿豆光合特性影响最大,其次为追氮量。W3N2处理下Pn、Tr、Gs、CO2int 最高,分别为15.66 μmol·m-2·s-1、3.90 mmol·m-2·s-1、260.02 mmol·m-2·s-1、325.61 ppm,与W2N2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在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成熟期,光合特性指标存在明显的水氮互作效应。(2)绿豆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是在开花结荚期,平均累积速率为166.6~275.4 kg·hm-2·d-1。追氮量小于70 kg·hm-2,干物质积累总量随追氮量增加而增加,超过70 kg·hm-2,干物质积累受到抑制。氮素积累量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其中氮素积累量最高的是W3N2处理,积累量为184.19 kg·hm-2,与对照处理W0N0比较,增加了 38.47%;其次为 W2N3、W2N2,积累量分别为 181.35 kg·hm-2、178.12 kg·hm-2。W3N2处理与W2N2处理氮素积累量相差3.40%。(3)绿豆的耗水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出降-升-降的趋势,其耗水高峰期在开花结荚期(最大为128.57 mm)。绿豆耗水量与灌水量呈正比例关系,与追氮量呈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关系。绿豆耗水强度和耗水模数均在开花结荚期最大。绿豆产量变化范围为1163.52~1799.17 kg·hm-2,其中W2N2处理产量最大,为1799.17 kg·hm-2。水分利用效率WUE在W2N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0.67 kg·m-3;氮素利用效率NUE在W2N2处理达到最大值,为11.46 kg·kg-1;氮肥偏生产力PFPN在W3N1处理达到最大值,为87.24 kg·kg-1,氮素回收率NRE在W3N1处理达到最大值,为9.05 kg·kg-1。(4)建立了水氮耦合条件下灌水量、追氮量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二元二次回归模型,R2分别为0.950和0.896,F值分别为31.25和6.925,达到显著水平。模型的理论最优解与通过水氮互作绿豆生长、光合、耗水、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多维度分析得到的最优处理W2N2接近。综合试验结果、方程拟合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绿豆开花前、开花后适宜灌水率下限分别为60%θf和65%θf,适宜灌水率的上限分别为80%θf和85%θf,开花结荚期追氮70 kg·hm-2,可达到节水减肥增产的效果。
其他文献
受限于野外采集环境,采集到的地震数据通常会存在空间上的欠采样问题,而去多次波、偏移和反演等环节,对地震数据规则性及完整性要求很高。因此,室内处理阶段采用合理的数据规则化方法对缺失数据进行处理,恢复规则的地震数据尤为必要。传统地震数据规则化方法一般基于某种假设(如假设数据满足线性或稀疏性等),而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数据规则化方法,可以非线性地提取数据的深层特征,不受任何假设条件限制。本文对深度学习中生
学位
龙门山前逆冲推覆带是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界,是于中生代和新生代在扬子克拉通西缘因构造活动引发而成的褶皱冲断带。其逆冲推覆活动记录了青藏高原的“向东挤出”过程。龙门山区域地震剖面印支晚期和喜山晚期的构造变形泾渭分明,为研究青藏高原的“东扩”以及四川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和运动学变形过程提供了珍贵的素材。前人学者对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研究在构造变形特征、发育演化和形成机制等方面取得大量的成果与认识,但定量化
学位
对话系统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它是人与机器的一种新型交互方式,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得益于深度学习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人机对话技术取得了长足性发展,各种智能音箱、语音助手应运而生。同时,随着追求时尚与个性化的90后成为了各大智能音箱、语音助手的消费主力,多媒体垂直领域(音乐、电影/电视剧)成为了用户使用的高频技能。因此,打造深度特色影音场景将会为对话系统
学位
蓬莱19-3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因其地层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致使地层中残留有较多的剩余油,因此提高原油采收率迫在眉睫。研究发现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储层非均质性、沉积作用以及井网类型等,其中非均质性是宏观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目前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井的解释和平面的推测上,与实际的分布存在差异。本文提出了利用相似原理模拟油田储层条件进行实验,探索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
学位
本论文以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Ⅱ号断层下盘北区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幅点方法进行沉积时间单元划分,在详细的地层对比基础上,结合地质相、测井相分析了沉积微相类型和平面展布特征。依据取心、薄片、压汞等资料进行了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最后综合上述研究区储层特征,对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指出了有利储集体的分布状况,希望可以为尕斯库勒油田的进一步勘
学位
双鱼石研究区位于龙门山构造带北段,构造样式复杂,前期该区油气勘探在二叠系岩层取得了重大突破。已有研究对双鱼石区块的地层压力、沉积岩石学特征和剖面构造特征进行了一定的工作,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但由于资料质量不高,导致对双鱼石构造的三维特征认识不足。为查明研究区三维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史,帮助研究该区油气成藏历史,进一步指导川西北部油气勘探,有必要对研究区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通过三维构造建
学位
径流式水电站的开发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河道地形地貌和区域水文状况,对原有的河流生态系统产生了冲击。其中一个主要影响是会在取水坝下游产生一定长度的减水段,破坏了原有的河流生态系统。径流式水电站是北方地区主要的水电开发形式,分析研究减水段生态流量的计算及生态修复方案的制定,对恢复北方地区受水电开发影响的河流生态系统自然生境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整体性概念模型,将滦河李家沟门河
学位
几丁质是自然界中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多糖,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胞壁、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和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中。近年来,随着虾、蟹等甲壳类动物产量和消费量与日俱增,产生了大量的虾、蟹壳等副产物。这些副产物被丢弃在环境中,不仅浪费了几丁质资源,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所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几丁质,不仅具有科学价值和经济效益,也有利于环境保护。然而,天然几丁质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大量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以及致密的晶体结
学位
平原地区地势平缓,河道关系复杂,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工业与农业发展相对较快,但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生态及农业需水严重不足,环境质量较差等问题。伴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张,平原河网地区内的水利工程建设数量逐渐增多,河道内的连通性严重降低,另一方面植被在河道的生态修复应用过程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廊坊市是我国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区域内河道形态单一,河流流速极为缓慢,容易遭
学位
本次研究为明确开江-梁平海槽演化对海槽西北侧飞仙关组鲕粒滩体的控制机理,论文以碳酸盐岩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野外露头、钻井取芯、测井、录井、地震和相关分析测试成果,对研究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划分、沉积相及储层特征、海槽演化及鲕滩储层展布规律进行详细分析,为开江-梁平海槽西北侧飞仙关组油气勘探提供重要支撑。广元-巴中地区飞仙关组与下伏上二叠统长兴组或大隆组呈整合接触。根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