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Hirsch提出h指数,并将其作为评价研究人员的指标,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h指数计算规则简单,便于操作,已经被一些研究团体和大学用作评价学者的指标,并显示出了发展成为下一代核心评价参数的可能。为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深入探索h指数,作者以CSSCI为来源数据库对文科学者的h指数进行实证研究。作者从CSSCI中选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为代表学科,得到这6个学科学者在2002-2006年间的被引数据,计算学者的被引总次数、被引篇数、篇均被引次数等传统文献计量学评价指标,分析了各个学科的总体情况及各学科被引次数在前100名的学者的特点,计算了这6个学科学者的h指数。重点研究了:文科学者h指数的分布特点和原因;h指数与传统文献计量学学者评价指标的关系;与传统文学计量学学者评价指标相比,h指数的优劣;h指数的数学模型拟合。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基于CSSCI数据库对文科不同学科学者的h指数进行比较研究,系统地对文科领域学者的h指数与传统引文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并通过实证数据检验h指数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