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宁城县毗邻辽西、冀北,是“热河生物群”研究程度比较高的地区。长期以来,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者均将这里的古生物化石作为“热河生物群”的一支来研究。直到1998年以后,在五化镇道虎沟村陆续发现了原始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昆虫类的化石。这些新发现的化石在面貌与组合形式上与“热河生物群”的化石大不相同,尤以原始哺乳类和带“毛”翼龙为代表,从而引起了中外学者的特别关注。有的学者因其特殊性将该生物群命名为“道虎沟生物群”,并一直延用下来。但是,研究区的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始终没有完成,多年来,一直没有统一的地层划分和命名。同时,学者们对“道虎沟生物群”的时代认识,也存在分歧。目前主要有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三种不同的观点,本文将主要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笔者根据野外区域地质调查、剖面测量,基本建立起了研究区完整的中生代地层序列,统一了地层命名。借助生物地层学资料和锆石同位素测年数据,探讨了道虎沟地区的时代归属,认为研究区的中生代地层,自下而上为中侏罗统九龙山组、上侏罗统髫髻山组、上侏罗统土城子组和下白垩统义县组。道虎沟含化石层位,应当归属于中侏罗统九龙山组,而不是所谓的义县组。“道虎沟生物群”应当属于中侏罗世的“燕辽生物群”而不是白垩世的“热河生物群”。笔者还根据“道虎沟生物群”动、植物化石的种类和组合面貌,以及沉积学特征,来还原研究区中生代的大地构造环境,气候环境,和沉积环境。认为道虎沟这一喇叭状小盆地的演化历史,要早于周边地区。在中侏罗世就开始接受沉积,形成了一套滨湖、浅湖偶有沼泽相的沉积地层。该区中侏罗世气候温暖湿润,湖边植被茂密,孕育了繁盛的“道虎沟生物群”。这个沉积过程中,始终伴随着间歇性的构造活动和频繁的火山喷发,使生态环境多次恶化,进而直接导致了道虎沟大量生物化石的密集形成和埋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