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在民族危机、政治危机及社会危机叠交并发的内焦外困的时代环境下,清王朝风雨飘摇、势近倾覆,不得不欲以“新政”一挽垂败之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之下,既催发着暴力革命,亦似乎给了宪政无限之良机。于是,立宪派高扬宪政之吁,试图借“新政”之身,续维新宪政之命,一举实现其维新宪政之抱负;革命派则高擎革命旗帜,倡导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新国家。三股政治势力的政治博弈之中,清政府希望尽最大可能维持“正统”,虽勉强推出“新政”,但不愿实现比较深入的变革;立宪派要求速开国会,遂行宪政,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革命派则主张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在历史的进一步演进中,这三股势力此消彼长,造成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角逐的结果是:清政府不真诚的立宪行为将立宪派一步步逼向革命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革命派取得辛亥革命的成功。但是立宪派与革命派没有走到最后,又与袁世凯互为倚借,某种意义上为袁所用,使袁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这其中,立宪派政治立场的转变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本文在考察立宪派与晚清新政、立宪派与辛亥革命、立宪派与民初政治演变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分析这三个问题构成的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并在上述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对立宪派和此时中国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关系做出历史评析和定位。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方法,为接下来的写作提供基础和依据。第二部分主要从立宪派的历史形成与立宪派的宪政议政活动,来阐述立宪派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第三部分主要通过研究立宪派与清末民初政局走向的问题,理清立宪派与晚清新政、立宪派与辛亥革命、立宪派与民初政治演变的关系。第四部分是对立宪派在清末民初政局演变中的作用进行客观评价,明确其历史地位,分析其制约因素,最后深刻地揭示其对1910—1920年代中国政治发展、历史选择、历史走向的历史影响及历史经验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