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批评话语分析领域(CDA),对于意识形态如何通过语言实现对人们的控制历来是批评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之一。传统的研究一般比较散乱,试图利用功能语言学(SFL),亦称功能语法(SFG)作为话语分析的理论工具,建立起话语特征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然而,传统的研究方法缺陷是明显的,因为它忽视了意识形态的关联性,综合性,动态性以及过程性。此外,批评话语分析是一门跨领域的学科,结合了社会学研究以及语言学研究,在社会学领域以及理论语言学领域的任何进展都会对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本文首先回顾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原则以及研究现状,比较了韩礼德(Halliday)的语言三大元功能理论和费劳克罗(Fairclough)的三种话语意义,介绍了德·伯格兰德(de Beaugrande)和德列斯勒(Dressler)对话语产生以及接受的基本过程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互动模式下的批评话语分析。该模式将语言使用者与语言的具体运用联系起来,将话语的文本性与话语的产生与接受的基本过程联系起来,同时也将意识形态的研究与意义的产生过程联系起来。由于本文所提出的互动模式下的批评话语分析是新构建的分析理论框架,为了检测其实用性,分析其不足以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可行性,本文特从话语接受的角度做了一个案例分析,该案例是一篇来自纽约时报的社论(This Aggression Will Not Stand)。通过对这个社论的研究,我们证实了本文提出的互动模式下的话语分析在实际运用中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机制的理解。然而该模式仍然存在着局限,因而本文在结论部分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因为本文主要是定性研究,而对意识形态的研究是有必要从历史性的角度展开,所以本文建议利用互动模式下的批评话语分析这个框架对意识形态进行定量的分析。总而言之,本文所提出的互动模式下的批评话语分析主要是为了提高对功能语言学的应用水平,加强对意识形态控制机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