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焊板充液拉深的数值模拟及实验装置设计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bee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汽车对能源消耗及尾气排放要求的日益提高,减轻车身重量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拼焊板成形技术的应用就是降低重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它不仅能减轻零件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增加结构件装配的整体性和尺寸、形状精度。若采用常规工艺使拼焊板成形,不但制造工艺复杂而且在成形过程中易出现诸如焊缝移动、差厚板变形不均匀引起的残余应力而导致的成形件破裂、变形、回弹等缺陷,如何解决这些工艺问题,是拼焊板成形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关键。随着特种成形工艺的不断涌现,一种先进的板料成形技术即充液拉深(又称软凹模拉深)日益发展起来。在充液拉深工艺中凹模的简化是该方法经济性的一个重要表现,与常规工艺相比,它具有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产品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一次变形量大等优点,适用于各种零部件的生产,尤其适用于在一道工序内成形变形量大的复杂形状零件。针对拼焊板成形特点和其在变形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充液拉深技术使拼焊板成形,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典型零件的充液拉深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拼焊板成形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为模具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介绍国内外充液成形技术的应用情况、研究进展和数值模拟在板料成形中的应用概况的基础上,指出了拼焊板充液拉深成形技术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利用板料成形数值模拟专用软件Dynaform,以具有代表性的盒形件和曲面形零件如半球形为例,分别对其常规拉深和充液拉深的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和比较。分析表明:充液拉深工艺可有效地改善拼焊板焊缝处的成形性,通过改善板料成形过程的受力状态,使板料能均匀地流入充液凹模中,大大降低了焊缝移动量,使其焊缝移动量减少到常规拉深的94.7%;充液拉深还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减小了板料变薄趋势,与常规拉深相比,成形件厚度分布均匀、残余应力小,工件尺寸稳定、表面质量高。针对曲形工件如半球形件的充液拉深,中间悬空部分的应力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就不同工艺参数对拼焊板曲面形工件充液拉深时发现:分块控制压边力大小、凹模油腔中油液压强对板料作用力的大小即油液对板料的反向作用力、以及压边力与凹模油腔中油液压强的匹配即法兰区的自润滑等工艺参数可明显减少法兰区板料的起皱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凹模油腔的油液压强大小与焊缝移动量、板厚减薄量成反比。基于采用分块控制压边力以实现拼焊板均匀流入凹模的思想并借鉴国内外充液拉深装置的先进结构,压边装置采用液压式可调节压边力及分布的柔性压边结构,不仅实现了分块压边工艺要求还实现了变压边要求,这种结构不但简单而且操作灵活。本文对拼焊板成形技术的研究在实际生产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拼焊板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对于后续的实验设计和更全面的拼焊板充液拉深过程的分析奠定了基础,同时实验装置的设计也为后期实验验证提供了硬件条件。
其他文献
随着管线钢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管线钢在强度、韧性、焊接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韧性是管道安全性的重要保证,而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和两相区为韧性薄弱环节,因此提高粗晶区和
本文在简单介绍目前模具工业尤其是塑料模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对注塑模CAD/CAE/CAM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作了较为客观的分析、评价,阐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
近年来,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的心脏保护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干细胞能够释放外泌体,其触发分泌依赖于细胞外刺激,如今外泌体的活性成分正在被广泛地研究。既
<正>冻伤熏洗方组成:红花、桃仁、归尾、桂枝各20克,大黄30克。如局部硬块明显,灼痛甚可加三棱、莪术;局部水肿,搔痒,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可加土茯苓,苍耳子。 用法:将以上五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存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存货管理人员培训、完善内部控制等措施来加强存货管理。
风险是银行经营管理中不可回避的因素。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是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全面风险管理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
单螺杆式水利机械是石油天然气钻采机械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水利机械,在发展现代钻采新工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定子和转子是实现单螺杆式水利机械功能的关键部件,随着实
研究了皂基、有机硅和聚醚三种消泡剂以及配方结构对洗衣液泡沫的影响。结果表明,皂基消泡剂的消泡能力较差,但有良好的抑泡能力;有机硅消泡剂消泡能力极好,但无抑泡能力;聚
电算化会计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中的竞争也逐渐增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