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中国当前区域化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必将给山东省沿海经济社会格局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必会对山东省海岸带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从而可能造成海岸线的变迁。准确监测和把握山东省大陆岸线现状和变迁状况,可为两大经济区的规划和发展提供可靠数据支持,并可为山东省海岸带的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本文应用经过预处理的1986年、1992年、2000年、2005年和2011年的5期Landsat TM/ETM+影像,结合现场踏勘资料,选择对海岸带地物信息有较好表现力的近红外、红、绿3个波段组合假彩色影像,从色彩、纹理、地物邻接关系等方面建立了山东省大陆主要海岸线类型——基岩岸线、砾石砂质岸线、粉砂淤泥质岸线、河口岸线和人工岸线的遥感解译标志,研究并给出了这5类岸线的遥感提取原则,应用该提取原则,基于上述5期Landsat TM/ETM+影像,采用人机交互的方法,提取了5个时期的山东省大陆岸线信息。从岸线的位置、长度和类型三方面,对5期全省大陆岸线的分布状况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岸线变迁导致海岸带陆地面积的新增、减少和净增三方面,以山东半岛沿海7个地级市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烟台市、威海市、青岛市、日照市为单位,对5期全省大陆岸线变迁状况和岸线类型转化状况进行了分段详细分析。结合相关资料,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大陆岸线变迁原因。 研究表明,25年间山东省大陆岸线长度增加110.3 km,以4.4 km/a的平均速度增加,岸线变迁导致山东省海岸带陆地面积新增1712.86 km2,平均速度为68.51 km2/a,陆地面积减少70.91 km2,平均速度为2.84 km2/a,陆地面积净增加1641.95 km2,平均速度为65.68 km2/a。25年间山东省大陆岸线类型的相互转化主要是自然岸线向人工岸线转变。山东省大陆岸线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海岸侵蚀、海水入侵、风暴潮、河口来水来沙量和河流改道等,人为因素包括修建养殖池、盐池、岸堤、港口码头、填海造陆、海滩采砂等。 最后,针对黄河三角洲和莱州湾沿岸的海岸侵蚀,烟台市和威海市海岸的海滩采砂,滨州市、东营市和潍坊市海岸的盐田养殖区建设,青岛市和日照市海岸的围填海等不同岸段的特殊情况对山东省大陆岸线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