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老和就业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尤其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抚养比连续10年不断攀升、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如何建立健全养老保险体系和如何维持适合于经济增长的劳动供给已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以人口大省安徽省为例,根据CFPS数据,运用断点回归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从劳动状态、劳动供给时间两个角度来探究养老保险对安徽省中老年人群劳动供给的影响,发现安徽省养老保险的实施对中老年人的劳动供给状态起到了显著的改善作用,能够降低他们25%-32%的劳动概率,但是对他们每周的劳动时间的降低作用不显著,其每周的劳动时间主要受他们的年龄、接受教育水平等因素所影响。结合安徽省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发现,目前安徽省居民参保积极性不足、缴费档次低,养老保险“兜底”服务水平较低,对中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作用有限。因此,提出了应当逐渐提高安徽省老年人基本养老金的取得替代率和待遇水平,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加强宣传养老保险工作、改变传统养老观念来吸引安徽省居民早参保、多缴费,提升晚年的自我保障水平的建议。其次,改革养老保险参保激励机制,并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利用,安全、专业、市场化地管理运营养老保险基金。最后,从根源上拓宽中老年人的收入渠道,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可以积极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通过丰富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方式及提高保障水平来减少老年人的劳动供给,提升福利水平;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可以通过为劳动者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进行在职培训和技能升级,使得城镇居民在职期间能够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并稳定就业,为退休后的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