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易并发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中医药在防治EH有较好的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因此,合理利用中医药发挥其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1.通过临床病例调查,探索高血压病五脏相关性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2.在五脏相关性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干预治疗高血压病,观察其疗效。研究方法:1.高血压病五脏相关性研究:进行前瞻性高血压病病例调查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门诊或住院高血压病例200例,填写高血压五脏相关调查表,分析高血压病五脏相关的临床症状。2.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调查:对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和中山市中医院近10年高血压病患者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收集,填写调查表,分析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3.中药干预治疗高血压病:收集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门诊或住院高血压病例120例,其中30例中医辨证属气虚痰浊的患者进行复方芪麻胶囊干预研究,30例中医辨证属肝火亢盛的患者进行平肝胶囊干预研究,另外60例其中气虚痰浊型和肝火亢盛型各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2次/日和/或卡托普利12.5mg/25mg,3次/日),治疗组气虚痰浊型在对照组的基础治疗上加用复方芪麻胶囊(由黄芪、天麻等药物组成)2粒,3次/日;治疗组肝火亢盛型在对照组的基础治疗上加用平肝胶囊(龙胆草、栀子等药物组成)2粒,3次/日;每周随访一次,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血脂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填写观察表,最后进行资料统计分析。评估中药制剂干预对调节血压、缩小脉压差、降低血脂、改善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1.高血压病五脏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表现多与心、肝、脾关系较为密切,这种现象符合邓老“五脏相关理论”的思想,表明高血压病五脏相关性客观存在。2.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调查结果:高血压病四类中医证型与各组间年龄分层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病患者中以痰浊内阻型最为多见(56.8%),其次为肝火亢盛型(22.6%)、阴虚阳亢型(4.8%)和其他证型(15.7%)。3.复方芪麻胶囊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病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症候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症候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降低TC、TG,升高HLD总有效率为83.3%、83.3%、93.3%,对照组分别为30.0%、43.3%、40.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调脂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血压疗效、症候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脂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血脂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4.平肝胶囊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症候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症候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降低TC、TG,升高HLD总有效率为73.3%、80.0%、80.0%,对照组分别为26.7%、33.3%、36.7%,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调脂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血压疗效、症候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脂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血脂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高血压病五脏相关性客观存在,运用这一理论指导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有着确切的疗效。2.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按比例依次为痰浊内阻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其他证型。3.复方芪麻胶囊和平肝胶囊分别在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病和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有着确切的疗效,考虑与其在降血压、缩小脉压差、调脂、改善症状等方面的疗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