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网巡逻车路径选择与车辆配置协同优化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n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均车辆保有量也日益增加,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屡见不鲜。交通事故导致高速公路交通拥堵、人员伤亡以及二次事故等问题给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交通事故的增加以及交通警力资源缺乏等问题对传统粗放型交通勤务工作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传统大多单独考虑巡逻车站点选择、路径选择及车辆配置问题的优化,较少看到三者的组合研究,且大多未考虑出警导致的巡逻车失效问题。如何在警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科学合理地设置巡逻设施选址点、优化巡逻路径及配置警力,以缩短事故响应时间、减少交通延误及人员伤亡是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提升其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主要目标,也是相关科研人员努力研究和探索的科研方向。
  本文针对高速公路路网内交通事故、尤其是多交通事故情景下的巡逻车辆路径及车辆配置协同优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以高速公路网总事故平均响应时间为目标,将路径选择及车辆配置这两个最关键的问题整合到一个模型中,对高速公路巡逻车路径选择及车辆配置协同优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回顾车辆路径优化问题建模基础上,将高速公路网中的路段作为需求点,把高速公路巡逻路径问题转化为一种mTSP问题,基于mTSP问题中子路径消除约束对巡逻路径问题建模。并以Sioux Falls经典路网为例,采用有序整数编码方式对巡逻路径进行编码,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求解结果与情景假设、模拟退火算法、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及双基贪婪算法求解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编写的遗传算法性能。
  (2)研究了交叠巡逻情景高速公路巡逻车路径选择及车辆配置协同优化问题模型及方法。遵循公平性原则,以全路网事故平均响应时间为目标,提出了允许多条路径同时对某条或某些路段进行巡逻的非线性混合整数完全覆盖模型。采用序数编码与矩阵编码相结合的方式对遗传算法进行编码,实现了交叉、变异等遗传操作,采用拆分技术确保路径连通性,并通过调用LINGO实现了对车辆分配算法的求解。基于Sioux Falls经典有向路网对算法进行应用,并将结果与无交叠巡逻模式遗传算法及模拟退火算法求解结果进行比对分析。
  (3)高速公路多起突发交通事故情景下,针对巡逻车处于出警状态时,该巡逻车负责的其他路段发生事故时其需求将得不到响应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优化区域允许一部分巡逻车停在优化后的站点内随时待命、另外一部分巡逻车负责在路面上来回巡逻的组合巡逻模式,构建了多事故情景的高速公路巡逻车路径选择及车辆配置协同优化模型,以期在最优巡逻路径及最少人力物力下,达到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总平均响应时间最短的目的。基于拉格朗日松弛算法、分枝定界算法、最短路算法、动态规划算法及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实例研究,讨论了模型及方法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分析结果。
  (4)以吉林省部分高速公路网为例,开展了基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响应速度的巡逻路径与车辆配置协同优化实例研究。通过结合现有路政科/交警部门管辖范围及车辆配置现状,对比分析了高速公路网总交通事故平均响应时间。针对现有警力对优化结果的影响分析,为高速公路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实践提供了政策建议。
  本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调查统计及优化建模为研究手段,对高速公路网交通事故快速响应问题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具有一定的创新和承接意义,在实践应用层面对于提高交通事故响应速度、提升高速公路管理实践的科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配位聚合物以其丰富的拓扑结构和诱人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合理的选择结构合适的配体和中心金属离子对构筑新颖配位聚合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选用三种羧酸类配体,苯均四甲酸(H4btec)、1,4-萘甲酸(1,4-ndc)、1,4,5,8-萘四甲酸(H4ntc)为第一配体,含氮杂环类配体邻二氮菲(1,10-phen)为第二配体,硝酸镉,硝酸钴为金属盐。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在适宜的条件下,得到了[C
生物分析技术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技术,对检测核酸、金属离子以及蛋白质分子等在生物医学、临床诊断以及环境检测等方面有着重大作用,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近年来,电化学DNA传感器由于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成本低、稳定性好等突出的优点得到了分析研究者的广泛青睐。随着对电化学DNA传感器的灵敏度要求的日益提高,各种传感新策略应运而生。其中,开发新的电信号放大策略对于实现电化学DNA传感器的特异、
鉴于人类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对环境方面的重视,人们越来越关注于涉及清洁和非化石燃料路径的可持续能源系统。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和水分解等电化学过程是最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为满足能源需求和环境问题带来了巨大希望。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先进电催化剂,应用于大规模的电化学装置中,是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也是一个巨大的科学挑战。贵金属(如铂、铱)和非贵金属(如铁、钴)及其化合物(如氧化物、氮化物)作
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迅速,车辆在高速行驶途中产生振动和噪声将给乘客以及沿线的居民带来严重不适甚至危害健康,具减振降噪作用的阻尼材料在机车等交通设施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环境保护法规日趋严格,要求使用低污染低排放的降噪减振产品。水性涂料VOC低、绿色安全,因此开发绿色环保且阻尼性能优异的水性阻尼涂料显得非常必要。水性阻尼涂料主要由乳液树脂、填料、助剂等组成,其中高分子乳液作为涂料的基料树脂,其阻尼性能直接关
学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纺织等行业排放的有机染料是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如何去除和降解这类污染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众多污染物处理技术中,光催化技术可以利用太阳能降解染料、抗生素、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具有能耗低、二次污染少等优点,被视为有机污染物降解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光催化有机污染物降解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高效光催化剂的设计及构建。在众多光催化
学位
稀土掺杂的铝酸盐、钼酸盐基质无机纳米发光材料可以被外部光源激发,同时自身接受的能量以不同颜色的可见光形式发射出来,是目前荧光性能较好,理化性质较为稳定且又是环保友好型的发光材料。因其表现出的极具潜在应用价值的特点,多年来一直被相关行业研究人员密切关注,尤其在建筑幕墙装饰、路口应急指示、涂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发展与应用。若对其进行表面包覆后在生物医药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这两种材料目前还存在发光亮
学位
储层作为储集油气的场所和油气藏开发的对象,历来为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者所关注。油气藏储层性质的好坏,特别是类似榆林南山2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气井的产能、开发政策的制定、开发效果以及最终采收率。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岩性、物性、电性及测试资料,对榆林南山2段沉积相、砂体和储层作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气藏产能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总结出了气藏储层和产能之间的关系,对今后气藏的勘探和开发
学位
超临界CO2具有扩散系数大、溶解能力强的特点,可以迅速渗透到混合物内部。向稠油中注入一定浓度的CO2,可使稠油体积发生膨胀、密度减小,粘度迅速降低,从而实现稠油的降粘输送。与传统技术相比,该工艺具有节能、环保、经济性好等诸多优点。因此,研究注超临界二氧化碳稠油输送工艺的降粘规律,对加快油田稠油资源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本文着重研究了稠油的流变特性及粘温特性,对稠油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建立了注超临界
超稠油粘度大,开发难度大,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较差。为了改善超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提出蒸汽CO2复合吞吐开采超稠油的方法。采用改进的PVT分析仪,研究了CO2对稠油和超稠油饱和压力、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的影响。采用自行设计的高压含气原油粘度测量系统,测量了高温高压下含CO2稠油、超稠油的粘度,研究了其影响因素。利用填砂管模型,采用稠油蒸汽驱实验装置,对比研究了超稠油注蒸汽、蒸汽-CO2复合吞吐对稠油采
以乘客需求为导向提供快捷、舒适、高效的供给服务,构建需求与供给高度耦合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将提升其吸引力,引导城市交通发展朝向公共交通主导型结构转变,加快实现公交优先的国家发展目标,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然而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交通管理部门利用大数据准确获取出行需求的能力不足、量化供给的方法不够合理,难以精准挖掘出当前公共交通系统的供需不匹配问题,供给调整的依据不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