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后就业率”发展所应具备的教育质量观,本研究尝试提出了在“专业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谋求高职教育全面质量提升和加强内涵建设的设想。结合对美国生计教育运动中的“职业族群”理念的学习与评介,“专业课程群”的基本内涵及其体制性动力取向和开放性结构取向的得到了初步阐发。同时,从分析目前国内各类高等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出发,专业课程群的理论基础,亦即它对于提高专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积极意义得到了明确。如果说,高职教育体系面临的阻碍、校企合作存在的困难、专业建设隐含的风险,决定了建设专业课程群的迫切性。那么随着从课程的社会、学习和知识基础入手,明确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在于其面向社会先进产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社会使命感”、高职学生的“终身学习”在于以生成性课程的理念为教师赋予“课程职权”、高职教育的“知识经济”在于为学生的人力资本增值提供丰富的“技术学习资源”,“课程即学习资源”也就成为了课程群建设的核心思想基础。与此同时,既然专业课程群的根本价值在于为学生发展提供的“专业学习资源”,相关院校便需要建立鼓励学生选择专业和课程的课程运行体制。而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的“课程中心”、作为学习资源库的“专业院系”以及“集体审议”的课程战略中心,则是课程群建设的实体性机构。另外,诸如“教育券”的学校财政体制、“弹性班级”的教学组织形式、“技能鉴定”的学业评价方式、“招标制”的专业必修课程教师选聘机制,将成为专业课程群建设的重要保障性制度。为了实现面向先进产业需求培养人才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坚持适度自主的“学校本位”专业课程设计,建立专业教师与专业课程之间融课程的设计、实施及优化为一体的紧密联系,将成为专业课程群的课程设计主体战略。确立“技术学习结构”导向的专业课程设计模式,追求“技术学习”与教育资源之间的供需结构动态统一,可能是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基本行动原则。而对专业课程的实习和实训指导书的优化与开发,则可能成为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设计的实践重心。实际上,高等职业教育将怎样处理质量与公平的关系、其内涵建设是否就等同于“促进高职教育公平”,这是思考高等职业教育“后就业率”发展时的教育价值论设问。而“价值”问题不会因为人们从事的劳动和提供的服务是教育便就此远离我们,则是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议题的前提性假设。进而,将“教育的价值公平”视作实现“教育的社会公平”的前提、着力探究高职教育的“个体使用价值”,也就是专业课程群背后所隐藏的认识兴趣和教育价值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