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实行的是银钱并举的双本位货币制度,银钱比价作为清代货币问题的核心,作为经济社会矛盾的焦点,其演变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其影响也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可以看到,贯穿清代货币问题始终的是银钱比价,它是理解清代经济社会演变一条重要线索,具有丰富的研究内涵和较高的研究价值。以往针对各个时期银钱比价的具体研究比较多,而通过整体和系统梳理以揭示出相关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首先对清代基本货币制度及其在晚清的演变进行梳理,为下一步的研究做好铺垫;随后展开对清代前、中、晚期的银钱比价的起因、影响等问题的具体分析;最后得出一个大致的银钱比价形成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剖析了银钱比价背后的货币演变规律,及其与经济社会演变的深刻关系。从而得出相关结论,具体如下:第一,虚拟化是世界货币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漫长的经济社会演变过程中,贵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货币单位从重量向象征的演变,劣币驱逐良币,信用制度及商业票据的普及等许多方面都预示着这样的发展规律。从长远看,政府应当把握住货币虚拟化趋势。而清代货币虚拟化的过程并未由清政府主导,而是借助于西方货币制度的渗透和经济侵略的深化加以推进的。失去控制的货币虚拟化反成他人牟利工具,给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第二,资本主义的经济全球化是清政府必须面对的历史规律。世界范围内经济基础的相互融合,必然会导致各国文化和政治等上层建筑的深入交流和融合。清朝的开放最早从经济领域开始,对外贸易和货币流动是此时经济交往的主要途径,这种以货币为代表的经济基础的开放和变化与上层建筑的闭关保守之间的矛盾,时时刻刻都蕴含在银钱比价的演变之中。然而,经济因素毕竟是最终胜利的因素,其必将推动着上层建筑的彻底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