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克鲁格曼提出新经济地理理论,产业集聚就成为主流经济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汽车制造业因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和较长的产业链,相对适合集聚式发展。目前,中国汽车制造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受计划经济时代行政指令式产业布局的影响,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空间分布较为不合理,产业集聚水平仍然偏低,近年来更是出现了分散的趋势。为此,如何调整汽车制造业的空间布局,提高集聚水平已成为当前中国汽车制造业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尝试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与文献的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对中国汽车制造业两位数及三位数行业集聚的变动趋势进行测算分析,并对中国汽车制造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尝试并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以期对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行业层面和地区层面中国汽车制造业两位数及三位数行业集聚程度的测算结果均显示汽车制造业集聚程度偏低。在行业层面,本文使用空间基尼系数和修正后的EG指数对20032011年间两位数及三位数行业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汽车制造业整体集聚程度偏低,且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三位数行业的集聚程度略高于两位数行业。在地区层面,本文测算了20032012年间汽车制造业两位数行业的产值比重以及20032011年间两位数及三位数行业的区位熵,结果表明目前已经形成以上海、吉林、广东等为主的集聚中心,但无论两位数行业还是三位数行业的集聚程度均呈下降趋势。通过对中国汽车制造业两位数行业、整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两个三位数行业进行计量分析,得出对外开放度、劳动力成本、地区经济水平、基期产业水平和地方保护是促进两位数行业集聚的因素,运输成本为抑制两位数行业集聚的因素;地区经济水平、运输成本和基期产业水平是促进整车制造业集聚的因素;地区经济水平、基期产业水平和地方保护是促进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集聚的因素。在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提高中国汽车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政策建议:第一,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第二,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第三,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第四,取消地方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