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1884)虽然是马克·吐温(1835—1910)一个多世纪前创作的小说,但至今仍被列入文学读品的首选之列,被世界范围的读者广泛阅读。本文以解构的方法,用后现代理论中的社会性别角色研究和后殖民主义重新阅读《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以往对该小说的评论,并集中讨论主人公哈克与吉姆的关系。作者认为,马克·吐温的小说不仅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的精品,还具有后现代的观点:打破了二元对立,铺垫了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体现了后现代主义中的多元化思想。 首先,在哈克与吉姆的社会性别角色方面,马克·吐温并不遵循传统中对男性和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划分,而是将笔下的角色塑造成具有丰富的性别特征的人:吉姆不仅承担着父性的角色,也扮演着母性的角色;哈克并不象以往的评论所坚持的那样极具男性社会性别特征,而是对男权逃避,对自己应扮演的社会性别角色充满了不确定的疑问。马克·吐温将社会性别角色这一概念模糊化,认为不应将人性束缚于典型的男性或典型的女性这样的二元对立组合中。在这点上,马克·吐温与后现代社会性别评论家们的观点不谋而合。 其次,在哈克与吉姆种族关系方面,马克·吐温通过塑造吉姆“他者”的形象以及哈克对“他者”的态度,揭示白人与黑人之间不平等的种族关系,嘲讽并谴责了奴隶制度和种族主义。本文从后殖民的角度讨论哈克与吉姆所体现的种族关系,并关注于讨论他们所受到的“白人至上”的观念的影响:哈克对吉姆带有对“他者”的向往而吉姆对哈克充满了对“白人权力”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