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多数地方政府实施招商引资政策,都采取政府主导的行政推动模式,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中的第一要务,片面追求外资量的高速增长,忽视经济效益特别是社会效益,给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运用公共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详细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推动模式的招商引资工作中的成本支出,分析说明了由于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相互"博弈",招商成本会呈现出无限增加和膨胀的趋势.同时,运用政府干预理论并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特点,阐明了在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采用以行政推动为主要特点的招商引资政策的合理性.文章对实施行政推动招商引资模式带来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辨证分析,特别指出了引资结构和来源的不尽合理、经济过热和"投资饥饿症"的产生以及政府过度介入经济活动,造成政府价值和社会信用的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笔者提出了完善行政推动招商引资模式的方法和建议,关键是地方政府要逐步淡出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是要注意加强信用建设,保护私有产权,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文章利用制度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理论及政策的衰减性趋势,对行政推动的招商引资模式存在的时限进行了探究,指出作为各级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助推器的行政推动的招商引资模式会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