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毛竹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养分转化研究为目的,通过野外林地试验、室内检测以及相关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毛竹林外源养分供给-土壤养分释放-地表养分迁移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毛竹林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及微生物生态特征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毛竹高生长期间土壤C、N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竹高生长期间,土壤各形态氮(全氮、碱解氮、铵氮、硝氮)和各形态碳(总有机碳、20℃DOC、80℃DOC)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变化较为明显,降幅分别达到了21%和18%,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R2=0.89**)。说明随着毛竹的高速生长,土壤中的碳氮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还发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随毛竹生长大幅度降低,降幅达到了261mg/kg。采用PLFA法对供试土壤磷脂脂肪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毛竹快速生长对土壤养分的消耗,土壤中细菌标记性PLFAs含量和总磷脂脂肪酸含量减少,但真菌标记性PLFAs含量增加,说明土壤养分的变化明显影响了竹林土壤中特征性微生物的群落结构。2.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毛竹林土壤养分迁移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该林地试验设有对照不施肥(CK),农民常规高产栽培(FFP)与科学施肥(SSNM)三个施肥处理。结果表明,铵态氮、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在不同施肥处理中均呈现出FFP>SSNM>CK的规律。FFP中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高于SSNM,且FFP中C/N比值高达34,降低了土壤的供肥能力。对试验地地表流失形态氮分析发现,颗粒态氮(PN)和可溶性氮(DN)都是毛竹林土壤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而对水体造成污染的主要是DN,不同施肥处理间DN流失量呈FFP>SSNM>CK的变化规律。采用PLFA法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各个单体磷脂脂肪酸的PLFA谱图之间差别很大,具有多样性。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能够表征真菌和细菌的PLFAs含量总和均呈现出FFP>SSNM>CK的规律,而G+/G-的比值则呈现出CK>FFP>SSNM的规律。3.采用“通用佳”离子交换树脂球法原位监测毛竹林不同施肥处理条件(CK, SSNM, FFP)对土壤养分动态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毛竹林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有明显影响。FFP处理中各次树脂球吸附的铵态氮含量高达23.2μmol/cm2,明显高于SSNM处理。各次树脂球吸附的氮量和磷量均呈现出FFP>SSNM>CK的规律。FFP处理明显增加了活性有机氮(ASON)的含量,但是对活性有机碳(ASOC)的影响较小。毛竹林土壤养分释放动态适合于乘幂方程RAQ(i,t) =atb,其中,RAQ(i,t)表示树脂球t天内所吸收的i养分离子量(μmol/cm2), a、b为常数,t为培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