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抗凝治疗对于心血管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现有抗凝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包括肝素、华法林、水蛭素等。其中肝素为注射剂,不便长期抗凝;华法林作为主要的口服剂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抗凝治疗中,但其药物安全窗窄,需要临床检测的特点直接带来了临床依从性差。而临床中,活血化瘀中药在抗凝治疗方面已经广为应用,大多为口服,具有服用方便、相对安全、副作用较小、病人依从性好的特点,但缺乏系统评价这类中药的抗凝效果。目的总结活血化瘀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抗凝治疗中的作用,结合实验确认其抗凝作用,以及抗凝血酶活性;评价不同药物配伍的抗凝效果,为临床抗凝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研究1.抗凝血酶效价实验分别取含有0.5%纤维蛋白原的Tris-HCl缓冲液0.2mL,于室温下滴于滴定板上,加入50μL待测液充分混匀,滴加5μL凝血酶(40U/mL)迅速匀散,同时计时,用针尖拨动溶液,当有丝状凝结物被针挑起时,记下时间,其所需凝血酶,用量即为V1,若lmin内未凝结,则以分钟为间隔继续滴加,每次2μL,记下针尖能挑起丝状凝结时的消耗凝血酶的体积。用同法以蒸馏水作对照。按下式计算每克供试品抗凝血酶活性单位AT-U。式中:U—每1g药材抗凝血酶活性效价,单位U/g;C1—凝血酶溶液的浓度,U/mL;该实验中为40U/mL;C2—供试品溶液的浓度,g/mL;该实验中为lg/mLV1—消耗凝血酶溶液的体积,mL;V2—供试品溶液的加入量,mL;该实验中为0.05mL;W—取样量。该实验中为0.2mL。中和一个单位的凝血酶的量,为一个抗凝血酶活性单位。2.药物配伍抗凝血实验选取抗凝血酶效价实验中抗凝血酶活性最强的三味中药,A、B、C,组成A+B、A+C、B+C、A+B+C四种配伍;阳性对照药为华法林钠片,2.5mg/片。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设计,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A+B、A+C、B+C、A+B+C四个配伍组,共6组中,每组10只。空白组给予蒸馏水;阳性对照华法林组给予成人剂量0.1mg/kg的4倍(0.4 mg/kg)的华法林,溶于蒸馏水;试验药物各组按成人常用量8倍折合成小鼠用量2g/kg/d给药。各组均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后1h,自腹主动脉采血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统计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运用多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的方法,比较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性;多个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multiple comparison)的方法,比较各处理组与空白组、各处理组两两之间的差异性。临床研究本研究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就诊,根据WHO1979年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并且属于慢性心肌缺血综合症者共60例。完全随机对照将他们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中成药复方血栓通胶囊3粒,tid,连续应用30天;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100mg,qd,连续应用30天;两组均给予扩冠等常规治疗。各组分别于纳入试验当天(服药前)、服药后第31天分别采外周抗凝血送检PT、TT、APTT、FIB;并记录症状疗效评分表。结果实验研究所有药物组抗凝血酶活性单位AT-U均显著高于空白组;按AT-U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依次为土鳖、丹参、赤芍、僵蚕、水蛭、地龙、川芎、红花。其中,分别与水蛭比较,土鳖、丹参、赤芍、川芎的抗凝血酶活性单位AT-U大于水蛭,红花小于水蛭,而僵蚕、地龙则无显著差异;分别与僵蚕比较,土鳖、丹参、赤芍大于僵蚕,地龙、川芎、红花小于僵蚕,水蛭无显著差异;分别与地龙比较,水蛭、僵蚕、土鳖、丹参、赤芍大,川芎、红花无差异;与土鳖比较,各组均显著小于它;与丹参比较,土鳖大于它,水蛭、僵蚕、地龙、川芎、红花小,赤芍无显著差异;与川芎比较,水蛭、僵蚕、土鳖、丹参、赤芍均大于它,地龙、红花无显著差异;与赤芍比较,土鳖大于它,水蛭、僵蚕、地龙、川芎、红花小于它,丹参无显著差异;与红花比较,水蛭、僵蚕、土鳖、丹参、赤芍均大于它,地龙、川芎无显著差异。抗凝作用最强的前三个药物为土鳖、丹参、赤芍。土鳖、赤芍、丹参三者不同的配伍用药,对大鼠TT、PT、APTT均有不同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华法林与四种中药配伍方式均有延长大鼠的PT、TT效果(P<0.05);与华法林阳性对照组比较,四种中药配伍延长PT、TT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四种中药配伍彼此之间两两比较,对PT、TT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与空白组、华法林、以及其它三种配伍比较,土鳖A+丹参B+赤芍C明显延长APTT(P<0.05)。空白组、华法林组、土鳖A+丹参B、土鳖A+赤芍C、丹参B+赤芍C、土鳖A+丹参B+赤芍C对FIB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临床研究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间PT、TT、APTT、FIB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同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T、TT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但都尚在正常值范围内;治疗后两组间PT、TT、APTT、FIB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前两组间中医症状评分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症状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症状评分值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现在及今后抗凝治疗的热点在于发现直接的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已经被证实具有强大的直接抑制凝血酶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活血化瘀中药中,除水蛭外,土鳖、丹参、赤芍、僵蚕、地龙、川芎、红花也含有凝血酶的直接抑制成分,其中以土鳖、丹参、赤芍抗凝血酶活性最强。体外实验中,活血化瘀药物土鳖、丹参、赤芍、僵蚕、水蛭、地龙、川芎、红花均有确切抗凝作用;在大鼠体内抗凝实验中,不同配伍土鳖A+丹参B、土鳖A+赤芍C、丹参B+赤芍C、土鳖A+丹参B+赤芍C,四种方式具有与华法林同样的抗凝效果,并且抗凝机制涉及环节更多,涵盖了凝血过程的内源性、外源性以及共同途径。所以认为活血化瘀中药单味药、配伍组合均有确切抗凝效果,活血化瘀中药可以作为临床抗凝治疗中有效、安全、方便的制剂。活血化瘀中成药复方血栓通胶囊在治疗“冠心病”属于慢性心肌缺血综合症者时,与拜阿司匹林一样具有改善临床症状的功效,且比拜阿司匹林效果更为显著。其具有一定抗凝作用,这种抗凝作用是温和的,仅引起PT、TT轻微升高,并未引起凝血指标超出正常值;这种抗凝作用与拜阿司匹林的抗凝作用相比,无显著差异,所以对于属于慢性心肌缺血综合症的冠心病患者,如果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其二级预防可以选用复方血栓通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