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与政治的发展,中国社会已经引发了许许多多的舆论话题与学术讨论。在全球化愈发成熟的国际趋势中,中国社会如何与国际社会对话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而在西方社会以英语为主的话语体系中,文化霸权成为了西方社会在国际社会中的一个代名词。从社会规范,行为,习惯方面上看,不同的地域都受到了文化霸权的影响。西方社会通过输出文化产品,文化概念从而形成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对话权力。福柯认为这种通过文化概念对社会个体进行规训的方式,营造了社会与个体的不公平的权力关系同理,将国际社会看作是一个整体,西方社会所形成的文化霸权的话语体系对其它社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与把控。在这个趋势下,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通过不断地改革开放、兼收并蓄,正在逐步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避免地与其产生了碰撞。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渠道,向西方社会传递了中国文化、价值观念、传统习俗。一方面,孔子学院对外国学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他们通过学习中文与中文相关的课程,对中国文化有了较深的理解。另一方面,孔子学院对所在区域内的他国公民也存在影响力,他们通过了解孔子学院所组织的一些活动以及讲座从而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文化通过孔子学院进行传播的过程,可以被理解为文化融合,亦或是文化冲突。因此,相应产生的问题与矛盾十分值得关注。本文以伦敦孔子学院为例探究孔子学院在进行中国文化交流中的实际影响,辅以对孔子学院相关政策的辨析以及孔子学院大会的历届资料探析了孔子学院发展的主要目标,当下现状以及未来的出路。本文采用案例访谈和数据分析处理的方法,通过对伦敦孔子学院的问卷调查访谈,探析伦敦孔子学院所遇到的挑战以及孔子学院遇到的共性问题。借助于每届孔子学院大会主题以及核心内容的定性分析,试图将孔子学院分为蓬勃发展期和稳步前行期。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孔子学院概念已经基本落地生根,正在积极进行受众面的扩大以期满足对汉语言文化传播的需求。本文发现了孔子学院在进行传播过程中由于对自身性质的认知在传播诸多层级上不统一,导致接收者认知孔子学院的性质存在较大出入。在输出的文化产品方面,伦敦孔子学院依托于受众感兴趣的文化,无法将深层次中国文化传递给受众,且在传播辐射面上较窄。在此基础上,提出孔子学院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地缘政治的影响,孔子学院应当考虑所在国的国情与传统文化,合理制定本土化文化传播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