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醒脑通督针法干预缺血性脑卒中(LAA型)患者脑血流的变化,为醒脑通督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临床支撑。方法:以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三中医院脑病一科的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脑病科基础治疗的前提下,治疗组采取醒脑通督针法,对照组采取传统针刺法,两组治疗时间均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3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进行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血液流变学检测,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脑血流动力学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病灶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较治疗前均增高,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Vm、Vs、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PI、RI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2)血液流变学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全血粘度:切变率(1/S)、全血粘度:切变率(5/S)、全血粘度:切变率(30/S)、全血粘度:切变率(200/S)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NIHSS评分及疗效评定: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醒脑通督针法与传统针刺法均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LAA型)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在增高病灶侧大脑中动脉Vm、Vs、Vd方面,醒脑通督针法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在降低PI、RI方面,两组降低程度相当。(2)醒脑通督针法与传统针刺法均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LAA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在降低全血粘度方面,醒脑通督针法优于传统针刺法;在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3)醒脑通督针法和传统针刺法均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LAA型)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相比传统针刺,醒脑通督针法疗效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