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门峡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的台地上,地势东西狭长,北高南低。历经5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大规模发掘后,出土33000余件(套)珍贵文物,特别是5900余件玉(石)器,其种类之全,质地之优良,制作之精美,文化艺术价值之高,可以反映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玉器的特点。在目前西周王朝天子级墓葬尚未发现之际,两座保存完好且各有大量珍贵玉器出土的虢国国君墓的发现显得尤为重要。如M2001虢季(国君)墓为已发掘的两座国君墓的一座。墓主入葬时有五组不同的项饰、头饰,胸佩七璜联珠组玉佩,腰下垫玉,足下踏玉,甚至八个脚趾缝中也各夹以玉件,时代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镶绿松石玉柄铁剑、镶绿松石铜内铁援戈都为目前国内所仅见。虢国墓地发掘的这批玉器为研究两周史、文化史、宝玉石史等诸方面提供了难得而庞大的标准器群。本文主要是利用这批资料,试图从地质学、考古学、文献学的角度,对虢国墓地出土的玉器进行全面系统的考释性的研究,以期对研究宝玉(石)的科技史、中国玉文化史和其意义做一些贡献。 第一部分,从虢国墓地概况、三门峡虢国的历史地位及疆域对虢国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虢国的分封、地望及变迁。三门峡虢国(北虢)应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由西虢搬迁而来的。虢君和其贵族多在周王室中兼任要职,历任卿士,辅佐周王征伐,参与大事决策,对周王室的兴起、发展、衰落都有重大影响,在周王室中有着显赫的地位。这便是此墓地发现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第二部分,通过略述虢国墓地出土玉(石)器,对其有了总的了解,并且按墓葬中玉器的数量、质地等将墓葬分为六类,体现了明显的等级差别;提出了研究古玉应从古人对玉与石的科学认识、定义、玉的分类出发,结合现代人对古玉的研究进展等方面入手的方法、思路。进而对虢国墓地玉器的玉质进行了初步鉴定与研究。采用真玉(软玉)、假玉(彩石)、半玉的分类方法。将虢国墓地玉质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等真玉,蛇纹石玉、玛瑙、绿松石、水晶等似玉的彩石(假玉),青玉的玉根、玉皮等半玉;初步探讨了虢国墓地玉料的来源,得出其大部分可能来源于新疆的和阗玉。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应从科学上对其玉质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对比,以确定其玉料的来源。 第三部分,以考古学为基础,运用宝玉石学、类型学,并结合西周时期的用玉制度相互印证来研究虢国墓地玉器的分类及用途,首先提出玉器的分类原则与方法,然后将其分为礼器玉、仪仗器玉、装饰玉、丧葬玉、生活用具,最后逐一探讨了各类别之特点及其用途。 第四部分,将虢国墓地玉器中的龙凤纹图象进行了分类,并从龙凤纹表达意义上进行了探讨,得出这些龙凤纹总的体现了西周时期的特点,与各种崇拜有一定的关系,反映了图象与文字在最初是相互联系的。讨论了虢国墓地玉器龙凤文化,从而奠定了西周龙凤文化在中国龙凤文化演变中的作用。 第五部分,对虢国墓地玉器的时代进行了讨论,得出该墓地玉器时代广泛,有红山文化的圆雕猪龙;有商代的刻铭之器和肖生玉饰;有大量的西周早、中、晚期的玉雕。提出了墓葬时代只是出土器物的下限时间,上限时间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与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提供某一时代的标准器群,对古玉器的断代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六部分,从虢国墓地出土玉器的地位、玉质、品类、工艺、反映的典章制度等方面讨论其在中国玉文化发展中不仅具有自身的时代特点,而且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玉雕工艺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技术水平,造型生动,刀法刚劲,线条流畅。最后以貌国墓地为契入点,讨论了中国玉器文化的特点、地位、意义。玉雕工艺长久不衰正是由我国玉器文化自身的特点、地位所决定的。研究玉器文化不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也能正确理解玉与玉器在开发利用中蕴含的科技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