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2007年,中国经济实现新一轮高速增长,GDP年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10%。2007年,GDP年增长率跃至13%,达到新世纪以来上升经济周期的顶点,创造了中国奇迹,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然而,国际金融、经济形势瞬息万变。2007年底,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随后迅速演变成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为了应对资产价格巨幅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由此带来的信心不振,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一揽子计划刺激经济。面对经济增速的放缓,中国政府在2008年底提出众人瞩目的“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力求有效地刺激短期总需求,使中国经济尽快走出下滑轨道。长期以来,关于财政政策在平抑经济波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一直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当经济的下滑是由市场偏离均衡状态引起,而非由市场的基础性因素,例如生产率下降引起时,财政政策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这种观点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财政政策通常是无效的,有时甚至使情况更糟,这是因为财政政策存在较长的时滞效应,并且它的实施会对经济体产生一系列扭曲。因而主张使用自动稳定器而非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作为平抑经济波动的工具。有鉴于此,本文试图运用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即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分析中国政府支出冲击的动态效应及传导机制。从理论层面上探讨和从经验层面上准确地分析究竟哪类政府支出是最为有效的平抑经济波动工具,并测度“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对私人消费、私人投资具有挤出还是挤入效应以及对其他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效应,以期对未来的宏观调控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本文的关注点主要有两个:第一,判断是新古典主义还是新凯恩斯主义范式更适合于分析中国政府支出冲击的动态效应问题,这是本文的理论意义;第二,根据经验数据和实证研究辨别各类政府支出冲击在产品市场上的动态效应,即辨别哪类政府支出是最为有效的平抑经济波动工具,这是本文的现实意义。本文遵循现代宏观经济学分析的一般步骤:首先,根据经验数据识别政府支出冲击动态效应的典型事实;其次,构建DSGE模型(人造经济),以匹配识别出的典型事实。全文共分为五章,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言。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并给出本文的具体结构安排。第二章,文献综述。全面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比较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国内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引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三章,中国政府支出冲击动态效应的典型事实。首先全面回顾三类识别政府支出冲击动态效应的一般方法,包括“虚拟变量”方法、SVAR方法以及符号约束方法。然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运用SVAR方法识别中国政府支出冲击动态效应的典型事实。第四章,一个囊括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DSGE模型。在第三章的典型事实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根据模型的不同设定,该模型囊括了两类模型——不存在价格粘性的新古典主义模型和存在价格粘性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辨别哪种范式能够更好地匹配第三章得出的典型事实,并根据理论模型分析各类政府支出冲击的传导机制。第五章,结语。总结全文,给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第一,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视角探讨政府支出冲击的动态效应问题;第二,构建了一个囊括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DSGE模型,从理论层面判断出新凯恩斯范式更适于分析中国政府支出冲击的动态效应问题;第三,解剖政府支出的结构,辨别各类政府支出冲击的不同动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