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发展和转折阶段。由于大部分人往往在进入18岁后未完全形成同一性,这时又有成年早期的任务叠加其中,青年人对自我完善的任务往往相对艰巨。尤其是22至24岁前后,青年人面临毕业、就业、选择人生目标的重要关口,较为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而这部分人群中,应届硕士毕业生的心理负担较重。但是,目前的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大多集中在研究儿童、青少年期的各种课题,使大学生和刚就业的青年人研究成为了一项空白。因此,相关研究急需出现,这既是本文的研究背景和初衷。本文通过研究应届硕士毕业生的压力,社会支持,人格,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究应届硕士毕业生压力的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收回225份问卷,得出研究结论。社会支持采用SSRS社会支持量表测试,人格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压力采取SAS焦虑自陈量表测验并得出结论。其中,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压力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客观支持分量表中,由于找工作时有可能与就读学校所在地不一致,导致很多应届硕士毕业生离开同学,独自前往就业城市,导致实际能得到的客观支持较少。在主观支持分量表中,虽然应届硕士毕业生能得到一定的心理支持,但有效支持偏少。在对支持的利用度分量表中,显示出应届硕士毕业生对缓解压力的各方面支持利用度有待加强。艾森克人格测试中,高精神质与高神经性与压力有正相关关系。由于高精神质主要表现为偏向自我,难以对外部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对待他人并不友善。且容易在群体中做出异于常人的事情,容易在面对压力时,更不易排解,不易得到缓解。因此在毕业压力较大时,压力值达到非正常水平。外倾性与压力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外倾性高的个体性格外向,好动,易冲动,在遇到压力的时候更容易宣泄出来;内倾型高的个体性格内向,冷静,不易激动,在遇到压力的时候更容易理智处理。在实际情况中,内倾性和外倾性的硕士毕业生在缓解压力的过程中可谓各擅胜场,都有助于减少压力对人的影响。因此,外倾性与压力大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高神经性与压力存在正相关关系。由于高神经性和表现为忧虑,心事重重,郁郁寡欢等临床表现,偏向抑郁症早期症状。因此,该特质不利于压力的缓解。此外,与精神质类似,高神经性也可能是压力较大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最后对应届硕士毕业生压力的缓解提出一些见解。缓解应届硕士毕业生的压力需要个人、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