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为重要致病菌以来,人们发现Hp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60%以上。感染该菌可导致机体多系统功能紊乱。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等被证实与Hp感染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还发现,Hp感染在血液、内分泌及免疫等系统疾病发生中具有关键作用,可能是导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等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血液系统中,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万分之一,主要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而致出血。ITP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生物因素如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关系密切。1998年Gasbarrini等报道,对部分Hp感染阳性的ITP患者进行除菌治疗后,部分ITP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或恢复正常,从而首先提出部分ITP发病可能与Hp感染有关。此后,日本和西方的一些学者在研究中也证实,Hp感染阳性的ITP患者经除菌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可增高或恢复正常。这些研究均提示Hp感染可能是部分ITP发病的致病原因。然而,Hp感染究竟如何导致ITP发生,其机理仍无定论。Hp产生的尿素酶(urease )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子,其中ureB亚单位在多种疾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检测Hp感染的方法包括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类,侵袭性方法具有组织损伤性,而非侵袭性方法中也存在缺点,为此,若建立一种方便、快速、准确、经济的非侵袭性检测方法,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还将为深入研究ITP等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创造条件。Hp感染与部分ITP发病的关系,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Hp与血小板某些抗原性成分交叉模拟导致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2)Hp感染促进机体某些成分变成了血小板交叉抗原,诱导抗血小板抗体产生;(3)Hp感染诱导血小板细胞某些表面抗原被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为进一步确定Hp感染在部分ITP发病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