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过高导致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影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对于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关键发展时期的中国而言,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向低碳化方向演进,是发展低碳经济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在城镇化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存在产业结构失衡问题而成为重要的碳排放源;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的主体作用而拥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因此,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县域产业结构的优化问题,引导县域产业结构低碳化演进,对于促进县域经济由碳源向碳汇转变,进而实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此,本论文通过文献分析和调研,综合运用生态经济、产业经济、县域经济等理论与方法,对县域产业结构低碳化的含义、类型与影响因素等理论问题进行界定;建立县域产业结构低碳化的定性分析模型与优化模型;设计县域产业结构低碳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县域产业结构低碳化的政策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本论文的创新性成果主要表现为:一、论文从产业结构与碳循环的关系为切入点,对县域产业结构低碳化的内涵进行了理论界定,即通过市场机制与政策调控,优化县域经济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碳汇产业与碳源产业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实现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效率提高、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二、论文根据产业结构低碳化的内涵,基于投入产出方法,提出了兼顾县域经济发展特点的产业结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模型,可以为确定县域产业结构低碳化演进方向提供定量化方法。三、论文进一步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增长和结构改进、促进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和谐发展为三大目标,构建县域产业结构低碳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县域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四、论文结合城镇化发展实际,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建立了县域产业结构低碳化的政策体系,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县域产业结构低碳化演进的路径图。五、以山东省乐陵市为例,运用低碳经济下县域产业结构优化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乐陵市通过将低碳经济纳入县域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在低碳经济下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践为低碳经济下县域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了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以及环境友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