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68例回盲部炎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及疾病自然病程,针对不同结局患者总结规律,为临床处理提供指导。 方法:回顾性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7年68例回盲部炎性病变病例,分析其初诊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内镜下特点、病理学表现等指标,并定期随访其病情进展及最终结局。 结果:对68例回盲部炎性病变病例进行平均84个月的随访,最终23例(33.8%)未经特殊治疗恢复正常,其初诊时肠镜常表现为仅累及回肠末端的单发充血糜烂病变。17例(25.0%)确诊为肠结核,其初诊时以低热、盗汗症状常见,CPR、ESR明显升高,HB下降明显,肠镜常表现为多发的不规则形溃疡。8例(11.8%)确诊为炎症性肠病,其中3例为克罗恩病、5例为溃疡性结肠炎,其初诊时常见体重下降症状,CPR、ESR均有升高,OB试验阳性率高,肠镜常表现为多发沿肠壁纵行溃疡。 结论:回盲部炎性病变病因多样,临床诊治困难,其确诊依赖于诊断性治疗及长期随访。本研究发现对于仅累及回肠末端单发充血糜烂病例,多为良性病变,最终发展为CD或ITB可能性较小。本地区结核发病率较高,对于有低热盗汗症状、ESR、CRP增高、HB降低、同时累及盲肠及回肠末端的患者未来发展肠结核可能性较大,应引起高度警惕。目前肠结核及克罗恩病仍鉴别困难,有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的必要,予以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时需密切随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期需观察内镜下溃疡愈合情况,评定治疗效果,及时转变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