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易感基因的筛查及SLC35E2B基因的临床验证

来源 :广东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rushui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通过对家系全外显子测序及扩大验证研究,寻找麻风病易感基因。  2.观察麻风病皮损中SLC35E2B表达。  【方法】  1.应用Illumina-NGS对8个家系29个成员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经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并结合GWAS对已确定的36个易感基因在196个散发麻风病患者及100名正常对照中进行验证,通过LD及单体型分析、SNP关联分析,寻找麻风病易感基因。  2.收集10例多菌型麻风、10例少菌型麻风、10例多菌型伴II型麻风反应、10例少菌型伴I型麻风反应、4例皮肤结核、4例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皮损标本,应用免疫組化检测SLC35E2B表达。  【结果】  1.8个家系19个麻风患者筛选出51个可能的易感基因,Sanger法验证均得到阳性结果,共验证13个位点突变,定位在4个染色体分别为1号染色体上rs17235409、rs17235D416位点突变,3号染色体上rs24、rs73、rs74、rs75、rs62位点突变,4号染色体rs6、rs3804099、rs3804100位点突变,以及14号染色体rs17、rs66、rs67位点突变。  2.SLC35E2B在麻风病、皮肤结核病、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皮损中表达在真皮层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内,但在正常皮肤中无表达;少菌型麻风SLC35E2B基因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多菌型麻风。  【结论】  1.本研究发现51个可能的麻风病易感基因,并证实在4个染色体上存在13个基因位点突变。  2.1号染色体上SLC35E2B基因在麻风病家系及散发病例中均有高频突变,麻风病皮损中SLC35E2B表达明显增高,提示该基因突变可能与麻风发病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在素质化教育的背景下,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提高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实效性成为了我们探讨的重点.因此,道德教育需要从小抓起,由教师和学校带
音高听觉对于音乐人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它是音乐听觉的本质.音高听觉是指辨识不同的音在音高上的不同,以及确认某一孤立音高.音高感受的敏锐性和准确性的培养是音高听觉培养的
明清以来,阳明思想,尤其是在贵州广泛传播,影响深远.阳明思想中蕴藏着丰厚的教育资源.其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对贵州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变更,阳明思想的教
离异家庭学生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离异学生由于父母一方甚至双方都不在身边,得到正常关爱、保护、教育和引导,从而产生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很多学生
2000年以来,我国一些高校开始把生命教育纳入整个学校的课程体系,但因为正处于摸索之中,目前仍存有一些问题.为此,在教学管理中需加强学理探究与实践探索.这样,才能使其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