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绩效审计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普遍成为各国政府审计机关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向。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政府审计进入到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发展阶段,绩效审计成为现代政府审计的主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建立,对政府如何使用有限的财政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的政府审计面对的审计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真实性、合规性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已经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要求,财政资金审计的依据、内容和方法必须随之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绩效审计逐渐被引入到我国政府审计工作中。审计署于2003年明确将开展绩效审计列入政府审计工作规划中,要求在进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时,要加大关注财政资金效益的力度,对此审计署和部分地方审计机关进行了探索和尝试。然而,这一工作在我国刚刚起步,虽然西方国家成熟的绩效审计体系为我国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就我国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会计环境,不可能照搬照抄这些经验,必须形成符合我国自身发展需要的工作体系来开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基于上述状况,研究如何构建我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基本问题入手,首先论述了这一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阐述了和问题相关的几个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总结归纳了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实践情况,分析目前我国开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随后介绍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等发达国家开展绩效审计的概况,并总结了这些国家在实务操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最后,尝试提出在我国特有审计环境下能有效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体系的构想,主要从审计立法、审计评价标准、审计程序、审计管理几个方面着手展开,以期对具体的实务工作开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