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苏、浙、皖、京(南京)、沪五省市交通委员会为中心,研究1930——1937年间的东南地区公路交通的建设情况。中国虽然在清末就已出现了用于行驶汽车的城市道路和短途公路,但其里程短、质量低、无一定的技术标准和道路附属设施,并未形成近代意义的正式公路。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公路建设,是中华民国建立之后才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公路交通在中国的重要性逐渐超过了铁路,其建设在抗战前达到顶峰。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学术意义和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二部分介绍了五省市交通委员会成立前该地区的公路交通状况。民国初年,以机械之力取代人力畜力发展公路交通,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全国的公路先后由交通部、铁道部主持修建。在政府和民问的共同努力下,东南地区掀起了一个发展公路交通的小高潮。
第三部分讲述了交委会的成立及其组织构建。苏、浙、皖、京(南京)、沪五省市交通委员会(以下简称“交委会”)于1932年12月成立于上海。它足5月全国经济委员会公路处召集江苏、浙江、安徽、南京、上海五省市政府的公路部门负责人举行的公路联席会议精神的产物。该委员会负责主办五省市地区的联络公路的后期建设、联运事宜以及相关事务的办理。根据具体需要,该委员会先后成立了分管交通安全、人员培训、科研开发的下属单位,并将讨论事项付诸实施。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中央政府出面组织的负责公路交通的管理机构。
第四部分讲述了交委会对公路交通的管理措施。如何处理好公路交通从无序走向有序,是摆在“交委会”面前的现实问题。尽管困难重重,但在委员们的努力下,中国公路交通现代化的探索依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该委员会在处理公路交通方面所采取的许多应对措施,对于今天的公路建设仍不失借鉴作用。
第五部分是结论,对交委会工作进行了整体回顾并作了简单的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