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革命以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费使得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大量增加,其所带来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演变为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巨大挑战。如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应经成为国际会议上的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为当今世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做出了―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庄重承诺,随后有将这一目标严格纳入到―十二·五‖规划当中,力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文基于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的相关理论和研究,定量分析了1996-2010年间中国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的变化。基于LMDI因素分解法,从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因素、森林和草地的人口压力因素四个方面,对影响中国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脱钩理论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中国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之间的动态关系变化。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换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碳足迹提供参考模型基础上,结合现有关于碳足迹计算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中国的历年实际统计数据,改进了能源碳足迹计算模型,使得能源碳足迹计算结果更准确。(2)结合中国现有的森林和草地面积数据,研究了1996-2010年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的动态变化,这对于了解这段时期内中国能源碳足迹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3)利用LMDI法,在引入森林和草地的人口压力因素这一新的影响因素后,研究了各因素对中国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研究结果表明该因素对EPICF的影响要比能源结构因素的大,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因素。(4)将脱钩理论应用到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的研究中,研究了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与人均GDP脱钩状态,并用脱钩指数来分析所处脱钩状态的稳定性,这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