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百病”习俗是贵州白族民间传统医药文化中的一个关键性展演环节,同时也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文化遗产。该习俗展演的时间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这一天。这一天中,人们喝雄黄酒、祭药神、挂避邪草、到山上游走、默祷、采药、交流养生或医药经验、对歌健身、泡药储药等。几乎将民间医药保健体系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和话语都拿来集中展示。本文选取了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龙场镇杓座白族村作为田野调查和观测点,在认真梳理该村“游百病”过程的基础上,做出了相关的民族志文本,并在此基础上,以民族学、人类学的视角,探寻该村“游百病”习俗的内在文化逻辑。
本文包括六个部分:绪论、四个章节以及结论。
绪论部分主要交代了选题缘由、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
第一章主要对杓座村白族端午“游百病”习俗作详细的概述,包括杓座村白族概况和杓座村白族“游百病”习俗概述两节。第一节分三个方面,首先是白族在杓座村的分布和人口数量,其次是杓座村的自然以及人文概况,人文概况介绍了杓座村的人口结构、礼仪习俗、生计方式、民俗信仰以及其他方面,最后是该村白族的历史来源;第二节介绍了“游百病”习俗的概述,分三个方面游前的准备、游的线路设计及实施,包括线路的物理长度和时间长度、线路的固定和变更,包括采药,默祷、对歌,过程中的互动、回程、到家后的仪式、鲜药的加工及储藏,‘游’过程中的行为三个方面。
第二章主要是介绍杓座村白族端午“游百病”习俗特征,包括“游百病”的愿景行为,“游百病”习俗的特征两节。第一节论述了“游百病”习俗作为当地白族全民性健康愿景行为、“游百病”过程中的采药动机及实践两个方面;第二节介绍了“游百病”习俗的特征,包括流动性、群组性、展示性、涵盖性、地域性、主题突出性等六个特征。
第三章主要是对杓座村白族“游百病”习俗进行人类学学理分析,从我者的眼光和他者的眼光两个节点入手作详尽深刻的论述。我者的眼光包括中老年人、青年人、医者、巫者以及其他人等几个群体对“游百病”习俗的解释;他者的眼光主要从惯习与场域、草根性质的自助性“仪式治疗”实践与生物性治疗药物准备、全民性的健身与医药文化聚会等三个方面去阐释。
第四章主要是讨论“游百病”习俗的现代转向。从“游百病”习俗的现代转向和“游百病”习俗之功能两个节点着手论述,包括习俗的没落、习俗的现代转向、功能移位或其它动因分析、零星实践者的叹息和坚执等几个部分。
结语部分再次讨论了“游百病”习俗的文化内涵及蕴含的文化逻辑,它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万物之间相辅相成、彼此依赖的有机关系——人非自立于世界之外,人的健康与天地万物有关。最后对“游百病”文化习俗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重要性作了论述。
本文包括六个部分:绪论、四个章节以及结论。
绪论部分主要交代了选题缘由、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
第一章主要对杓座村白族端午“游百病”习俗作详细的概述,包括杓座村白族概况和杓座村白族“游百病”习俗概述两节。第一节分三个方面,首先是白族在杓座村的分布和人口数量,其次是杓座村的自然以及人文概况,人文概况介绍了杓座村的人口结构、礼仪习俗、生计方式、民俗信仰以及其他方面,最后是该村白族的历史来源;第二节介绍了“游百病”习俗的概述,分三个方面游前的准备、游的线路设计及实施,包括线路的物理长度和时间长度、线路的固定和变更,包括采药,默祷、对歌,过程中的互动、回程、到家后的仪式、鲜药的加工及储藏,‘游’过程中的行为三个方面。
第二章主要是介绍杓座村白族端午“游百病”习俗特征,包括“游百病”的愿景行为,“游百病”习俗的特征两节。第一节论述了“游百病”习俗作为当地白族全民性健康愿景行为、“游百病”过程中的采药动机及实践两个方面;第二节介绍了“游百病”习俗的特征,包括流动性、群组性、展示性、涵盖性、地域性、主题突出性等六个特征。
第三章主要是对杓座村白族“游百病”习俗进行人类学学理分析,从我者的眼光和他者的眼光两个节点入手作详尽深刻的论述。我者的眼光包括中老年人、青年人、医者、巫者以及其他人等几个群体对“游百病”习俗的解释;他者的眼光主要从惯习与场域、草根性质的自助性“仪式治疗”实践与生物性治疗药物准备、全民性的健身与医药文化聚会等三个方面去阐释。
第四章主要是讨论“游百病”习俗的现代转向。从“游百病”习俗的现代转向和“游百病”习俗之功能两个节点着手论述,包括习俗的没落、习俗的现代转向、功能移位或其它动因分析、零星实践者的叹息和坚执等几个部分。
结语部分再次讨论了“游百病”习俗的文化内涵及蕴含的文化逻辑,它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万物之间相辅相成、彼此依赖的有机关系——人非自立于世界之外,人的健康与天地万物有关。最后对“游百病”文化习俗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重要性作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