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胃腺癌淋巴管生成的临床病理因素,明确胃癌淋巴管生成和Ki-67表达、转移淋巴结比率的关系,进而研究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Ki-67免疫组化法检测103例胃癌原发灶中淋巴管生成及肿瘤增殖状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淋巴管生成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D2-40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浆或细胞膜,可特异性标记淋巴管。通过计数癌周淋巴管密集区域的淋巴管个数,明确淋巴管密度(1ymph vessel density,LVD)情况,以此反映淋巴管生成程度。103例患者平均LVD值为(17.68±7.35)个/HP。LVD值与静脉浸润(P=0.037)、浸润深度(P=0.005)、淋巴结转移(P=0.001)及TNM分期(P=0.000)有关。有静脉浸润者、有淋巴结转移者、肿瘤浸润深度越深、TNM分期越晚,则LVD值越高。而不同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组织学分型(Lauren分型)的胃癌患者,LVD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D值还分别与高转移淋巴结比率(metastatic lymph node rate,rN)及Ki-67高表达正相关。生存分析提示,LVD值≥16个/HP的患者生存率较LVD值≤15个/HP者明显降低(P=0.014)。结论:D2-40抗体的可用于检出肿瘤淋巴管。淋巴管生成和静脉浸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且与转移淋巴结比率、Ki-67高表达呈正相关。LVD值较高者术后生存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