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包含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强化、分异的过程,城市地域景观的推进过程,即人口的城市化和土地的城市化。随着城市空间的迅速扩张,土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涌入小城市的速度相对较慢,造成大量城市建成区土地的空置率极高,湖北省有些城市成为全国闻名的“鬼城”,如十堰、黄梅县正街鑫城等,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问题。目前有关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研究主要集中测算二者的协调匹配程度、因果关系分析及策略等,缺乏对城市时空动态演变的探究,本文尝试从城市内部协调性和时空动态演变发展进行综合考虑。构建湖北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复合指标体系,使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建立二者的协调关系模型。使用Matlab与DPS软件构建灰色神经网络模型(GNNM),对未来城市化发展进行动态预测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1991~2011年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演变特征在时间尺度上,1991~2011年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指数持续上升,协调发展水平也逐渐提高,2001~2004年仍处于土地城市化滞后型,2004~2011年属于土地城市化超前发展型。1991~1995年的失调阶段和1996~2000年的过渡阶段,主要由于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土地城市化明显低于人口城市化使协调发展度D较低。2001~2011年的协调阶段,主要得益于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在空间格局上,1991~2011年13个地级市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各市的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差距略偏大;协调发展类型区域分异有一定的规律;人口城市化滞后型的城市比例较高;仅从土地和人口贡献率上,全省城市化人口贡献率和土地贡献率地区差距在逐步缩小,呈现均衡发展趋势。2.土地城市化快速扩张的驱动力因素省域上,主要因素有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居民消费结构的变更,产业结构的演变,城市再开发成本极高;各区域上,鄂西片区的襄樊、宜昌和十堰经济增长优势较突出;恩施交通不便,生态脆弱,经济基础薄弱:围绕武汉、荆州、宜昌和襄樊的周边城市发展迅速;全省城市空间分布在均衡演化的总趋势下,空间结构的重心向南部或东南部移动。3.城市化的动态演变发展在模型选取上,单一的BP神经网络模型比灰色GM (1,n)、GM (1,1)模型拟合精度更高,而组合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GNNM)较单一模型预测精度更高,适合多维自变量的时间序列的动态拟合;2020年土地城市化快速增加远远大于人口城市化,2020年土地城市化指数是人口城市化指数的2.36倍,土地城市化仍在超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