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等离子体对壳聚糖和棉纤维素解聚性能和机制的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lg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壳聚糖和纤维素生物质作为自然界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在化学品应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天然的生物质分子量巨大,结构稳定,溶解性差,极大地限制了进一步的利用和发展,因此制备低分子量生物质至关重要。放电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不仅能产生大量活性物质(ROS),还能产生紫外线辐射、冲击波、空化效应等物理作用,ROS和物理作用的协同作用下能激发、电离和分解有机化合物,使有机物的化学键断裂,解聚为小分子。本论文利用放电等离子体来解聚壳聚糖和纤维素这两种生物质。首先考察不同因素对生物质解聚的影响,探究其解聚规律确定最佳解聚条件;然后通过ROS鉴定和制备产物的表征分析,明确生物质解聚的机制,提出可能的解聚路径;最后针对壳聚糖测试其抗氧化活性,并进一步探究等离子体和其他氧化物联用的强化体系对壳聚糖的解聚。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利用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壳聚糖进行解聚研究。首先考察放电电压、初始壳聚糖浓度和通气流量对壳聚糖解聚的影响。发现放电等离子体可以有效解聚壳聚糖,经过60 min放电处理后,壳聚糖分子量由682.5 k Da下降到32.3 k Da,适当增加放电电压和通气流量利于壳聚糖解聚;然后利用电子顺磁共振光谱(EPR)和自由基猝灭实验探究体系中ROS的种类与贡献,利用紫外光谱(UV-Vis)分析溶液变化,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结晶度(XRD)、形貌(SEM)、粒径(PSDA)、热重(TG/DSC)分析固体解聚产物的变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进行鉴定,发现·OH、·O2-和1O2在解聚过程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壳聚糖的氢键和β-(1,4)糖苷键被破坏,在ROS的作用下形成葡萄糖和小分子酸;最后通过抗氧化活性的测试来探究制备的低分子量壳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发现制备的低分子量壳聚糖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50 mg L-1的低分子量壳聚糖对ABTS·、DPPH·和·OH的清除能力由原始的2.0%、12.1%和26.8%提高至55.1%、69.3%和90.5%。(2)为了解决单一放电体系放电时间长,能耗大,以及壳聚糖解聚的变质现象,采用放电等离子体技术与过氧乙酸(PAA)联用的强化体系解聚壳聚糖。对比四种不同氧化物的强化体系,选择解聚效果最好,用时最短的强化体系,结果发现放电等离子体技术与0.1%的PAA联用后,可以更快更有效地降低壳聚糖的分子量,使分子量在60 s强化处理下由682.5 k Da下降到81.1 k Da,提高PAA浓度有利于解聚过程。通过对比单一放电体系和强化体系对壳聚糖解聚和PAA分解的影响,探究PAA是否被活化,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体可以有效活化PAA,且强化体系的反应速率常数明显高于单一体系,解聚效果明显;然后利用EPR和自由基猝灭实验,探究ROS的种类与贡献,利用UV-Vis分析溶液变化,用FT-IR、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固体解聚产物的变化,用GC-MS鉴定中间产物,发现乙酰氧自由基和乙酰过氧自由基是参与反应的主要活性物质,壳聚糖解聚途径与单一放电体系类似;最后测试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发现强化体系制备的低分子量壳聚糖对ABTS·的清除率最高(217μg m L-1,70.3%),对·OH的清除率最弱(769μg m L-1,15.1%),对DPPH·的清除能力居中(333μg m L-1,48.0%)。(3)利用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工业级棉花纤维素进行解聚研究,探究实际应用材料采用等离子体放电技术解聚的可行性。首先考察放电电压、初始棉纤维素浓度和溶液p H对解聚的影响,发现放电等离子体有效解聚了棉纤维素,在40 min处理后,棉纤维素聚合度由2329降至430,电压增加和碱性环境利于棉纤维素的解聚;然后通过EPR和活性物质定量,探究体系ROS的种类与贡献,利用UV-Vis分析溶液变化,用FT-IR、XRD、XPS等分析固体解聚产物的变化,用GC-MS鉴定中间产物,发现H2O2、·OH、·O2-、1O2均发挥了作用,棉纤维素分子链被破坏,β-(1,4)糖苷键断裂,结晶度下降,生成葡萄糖单体和聚合度下降的纤维素。等离子体放电体系制备低分子量生物质,为生物质进一步精细化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放电等离子体和PAA联合体系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化学氧化过程中PAA活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开发了一种新型活化PAA的方式,在环境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为预防污泥干化过程中发生粉尘爆炸事故,结合污泥干化工艺、设备和现场环境,分析污泥粉尘爆炸发生的条件、原因、特性参数。结果表明:当污泥干化过程产生大量爆炸性粉尘,在一定氧浓度、温度和点火源的条件下可能发生粉尘爆炸事故。本文从污泥干化过程的安全管理、工艺安全、设备安全和产品安全四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实际生产过程中污泥粉尘防爆的安全防控措施,对市政污泥干化生产安全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期刊
地膜覆盖作为一项增温保墒措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膜覆盖技术有效提高了土壤耕层水分和温度,为促进作物增产增收和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长期以来,地膜的大量使用加之其不易降解,难回收等特点,致使土壤地膜残留严重,不仅破坏土壤结构,而且造成了“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壤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降解地膜在自然条件下可快速降解为CO2和H2O等物质,有效地缓解了土壤环境污染。但降解地
学位
燃煤电厂耦合生物质发电是减少碳排放的一种有效措施。介绍了生物质粉尘爆炸研究方法和研究机理,分析了生物质储存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管理、工艺设计、爆炸抑制和泄爆四个方面给出了针对生物质粉尘爆炸的工程防范措施。
期刊
充分认识食品生产企业中粉尘可能产生的爆炸危险,以及如何防止食品生产企业中粉尘爆炸的发生。
期刊
本文通过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近30年的50个粉尘爆炸火灾案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粉尘爆炸火灾的特点。依据对案例的统计分析,得出粉尘爆炸的大致过程。由火灾的特点得出主要危害,并对影响因素和重要特性参数进行论述。结合消防救援队伍实际情况,针对这类火灾的特点,提出灭火剂的选择方法、具体火灾扑救对策,对于消防救援队伍在火灾处置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议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补给对土地利用变化(LUC)的响应十分敏感。根据不同植被条件下包气带储存的氯信息差异,可量化植被变化对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影响。大量研究使用了多种方法评估地下水补给,但不同的氯质量守恒法在地下水补给方面的适用性及其不确定性并不明确。基于此,本研究选择长武塬为研究区域,通过测定农田、10年果园、20年果园的土壤水分含量、氯离子和氚含量,定性分析各指标的土壤剖面分布特征;以氚峰值法
学位
我国工业企业生产规模极速扩大,粉尘爆炸事故频发,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科学高效地处理粉尘爆炸事故,本文介绍了降低事故损失的系统化程序,从本质安全、主动防护措施、被动防护措施、程序安全四个方面剖析了预防和抑制粉尘爆炸的方法。预防事故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安全的工业设计,从源头消除危险;抑制粉尘爆炸的关键在于将一次粉尘爆炸的范围限制在最初的特定单元内,避免二次粉尘爆炸的发生。最后,对此类事故的
会议
西北旱作区、华北麦玉区和南方稻麦区,小麦种植面积1437.8万公顷,产量11935万吨,占全国小麦种植总面积和总产的61.5%和88.9%。小麦籽粒硫含量介于1.0~2.0 g kg?1,而满足中强筋、强筋小麦的籽粒硫含量需高于1.5~1.7 g kg?1,因此,小麦籽粒硫含量仍有待提升。研究小麦品种间产量、硫含量及需硫量差异,对小麦育种、合理施用硫肥,提高小麦产量和硫含量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1
学位
土壤水是干旱半干旱黄土区植被恢复与可持续性的主要限制因子。坡地和坝地是黄土高原小流域的典型地理单元,明确坡地和坝地深层土壤水数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对小流域生态恢复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利用科技文献挖掘与可视化工具Cite Space,系统梳理了电阻率层析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在土壤水文学中的应用及进展。为了验证ERT在深厚黄
学位
陕西省关中平原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之一,塿土是该地区重要的土壤类型。施用有机肥是提高塿土肥力和作物产量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有机肥的大量施用可能造成单价阳离子在土壤中的累积,从而分散土壤团聚体,降低塿土团聚体稳定性,并对有机碳矿化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以塿土为研究对象,研究添加不同外源有机物和不同浓度的单价阳离子对塿土团聚体矿化和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外源有机物包括2个处理:不添加秸秆和添加秸秆(S);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