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外源性药物左旋甲状腺素钠是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常规用药,以作为甲状腺功能不足的替代治疗以及TSH抑制治疗。药物进入体内主要以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形式存在,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UGT)是其代谢失活并排出体外的重要生物转化酶。本实验研究旨在探索T4以及T3与UGT酶之间的产生的相互影响,进而可能引起UGT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模拟体内生物代谢酶的催化条件,在体外构建二相代谢酶UGT催化葡糖醛酸化反应的孵育体系,11种常见人重组单酶UGT1A1、UGT1A3、UGT1A6、UGT1A7、UGT1A8、UGT1A9、UGT1A10、UGT2B4、UGT2B7、UGT2B15和UGT2B17可用于独立研究每一种UGT亚型的生物学参数,以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做为抑制剂,溶剂二甲基亚砜作为实验的空白对照,我们采用四甲基伞形酮作为UGT酶的非特异性催化底物,观测其代谢产物4-甲基伞形酮-D-葡萄糖醛酸苷(4-MUG)的产量变化。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定量化测定测定T4以及T3对UGT酶不同亚型的抑制参数和类型。采用体内体外外推法评估T4以及T3在体内通过抑制UGT酶介导而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最后依靠计算机软件模建UGT酶的三维空间结构,完成抑制剂与酶蛋白的分子对接,从空间构型上进一步阐释了T4以及T3对UGT酶的抑制情况。结果:1.T4对UGT1A1、UGT1A3、UGT1A6、UGT1A7、UGT1A8、UGT1A9、UGT1A10、UGT2B4、UGT2B7、UGT2B15和UGT2B17的抑制率均数分别为:97.62%、77.81%、77.52%、89.41%、89.64%、53.1%、100%、73.37%、91.94%、97.55%和87.71%。抑制剂T3对UGT1A1、UGT1A3、UGT1A6、UGT1A7、UGT1A8、UGT1A9、UGT1A10、UGT2B4、UGT2B7、UGT2B15和UGT2B17的抑制率均数分别为:75.21%、-9.21%、61.63%、6.66%、-17.78%、-1.51%、57.77%、5.75%、8.29%、-5.47%和50.80%。2.T4对UGT1A1、UGT1A3、UGT1A7、UGT1A8、UGT1A10和UGT2B7的IC50值分别为:5.37、16.43、14.86、8.47、18.94和31.29μM。3.T4对UGT1A1、UGT1A3、UGT1A7、UGT1A8、UGT1A10和UGT2B7的Ki值分别为:1.5、2.4、11、9.6、4.8和3.0μM。4.T4与底物呈竞争性抑制UGT1A1、UGT1A3、UGT1A7、UGT10和UGT2B7的活性位点,而T4与底物呈非竞争性抑制UGT1A8的活性位点。5.当T4血药浓度大于0.15μM时,即可能发生UGT1A1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当T4血药浓度大于0.24μM时,即可能发生UGT1A3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当T4血药浓度大于1.1μM时,即可能发生UGT1A7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当T4血药浓度大于0.96μM时,即可能发生UGT1A8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当T4血药浓度大于0.48μM时,即可能发生UGT1A10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当T4血药浓度大于0.3μM时,即可能发生UGT2B7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6.分子对接结果显示T4与UGT1A1的结合自由能为-6.72 kcal/mol,T4与UGT1A3的结合自由能为-3.37kcal/mol,T4与UGT1A7的结合自由能为-8.52kcal/mol,T4与UGT1A8的结合自由能为-9.05 kcal/mol,T4与UGT2B7的结合自由能为-5.02 kcal/mol。结论:1.T4对UGT1A1、UGT1A3、UGT1A7、UGT1A8、UGT1A10和UGT2B7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竞争性结合UGT1A1、UGT1A3、UGT1A7、UGT10和UGT2B7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结合UGT1A8的活性位点。而T3的抑制能力相对较弱,甚至呈激活作用。2.参考体内体外内推评价标准,计算出外源性T4可能产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阈浓度,相对于UGT1A1、UGT1A3、UGT1A7、UGT1A8、UGT1A10和UGT2B7分别为0.15、0.24、1.10、0.96、0.48和0.3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