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3TESWAN序列不同参数对顺磁性物质成像效果的对比研究目的:探讨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序列不同参数对顺磁性物质的成像效果,对ESWAN参数设置进行优化。方法:建立1个顺磁性容器模型,在ESWAN序列上使用不同的回波数、翻转角(FA)、带宽(BW)、视野(FOV)对样本进行重复扫描,观察信号变化规律,在各层面测量不同位置感兴趣区的相位值,分析ESWAN序列成像图像质量与不同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SWAN显示Fe2+呈稍高信号,当浓度较低时,相位值随浓度增高而呈增高趋势,当伪影增多时,相位值降低,不同回波数、翻转角、带宽、视野时,相位值变化缺乏特异性。当浓度增加时,回波数越小,对比度噪声比(CNR)越大(P<0.05),CNR随翻转角的变化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宽带宽时,CNR值均较大(P<0.05),当浓度增加时,不同视野之间CNR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不同浓度选择不同参数值,CNR变化规律不同。不同参数对ESWAN序列成像特点的影响各不相同,合理的参数设置对ESWAN序列显示顺磁性物质的敏感性和有效性有重要作用。第二部分:脑梗死脑内微出血的影像学研究目的:探讨ESWAN序列在诊断出血性脑梗死中不同影像学表现的价值。方法:临床收集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行MRI检查诊断脑梗死的患者55例,对比观察轴位T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T2WI、T2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ESWAN图像。记录微出血发生部位、数目、表现,分析ESWAN早期检出微出血灶的价值。结果:55例患者ESWAN共检出29例微出血(52.73%),MRI常规序列检出16例(29.09%)(χ2=6.36, P<0.05),34例行头颅CT平扫检查患者中3例发现梗死灶内少量出血(8.82%)(χ2=29.79, P<0.01)。ESWAN检出微出血的29例患者中15例(51.72%)微出血表现为小圆形信号缺失,仅位于梗死灶外,11例(37.93%)患者微出血表现为小片状、条状信号缺失,仅位于梗死灶内,3例(10.34%)梗死灶内外均有微出血。此29例患者中,11例(37.93%)为腔隙性脑梗死,其中9例(81.82%)表现为梗死灶外微出血;14例(48.28%)为大面积梗死,其中10例(71.43%)表现为梗死灶内微出血。脑梗死不同分期间微出血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存在脑软化灶时更易发生微出血(P<0.05)。结论:微出血的出现与血管的损伤程度有关,利用ESWAN对脑梗死伴发微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